«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公告 |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统计 |
blog名称:宁静致远 日志总数:2340 评论数量:2658 留言数量:88 访问次数:17530467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计算机应用][收藏]HPA是什么? |
本文转载自W3CHINA.ORG讨论区(BBS.W3CHINA.ORG) 原文链接以下为原文:HPA是什么?
在ATA-5协议被确立以后,硬盘引入了"隐藏保护区域"技术(即HPA),通过用ATA命令直接把硬盘后部的一块区域保护起来,不仅操作系统无法看到该区域,甚至连主板BIOS都无法读取处于保护状态下的"隐藏保护区域"。如果一块120GB的硬盘设置了10GB的"隐藏保护区域",那么在BIOS也只能检测到110GB。由于HPA的保护力度要大大高于"隐藏分区"。只要不用ATA协议中定义的特别命令打开"隐藏保护区域",就不可能用普通方法对此区域进行读写操作,ATA协议还定义了一些锁住保护区域、对保护区域加口令的命令,进一步加强了HPA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硬盘未被保护的区域,可进行正常的读写、分区、格式化,甚至低级格式化操作,而不会对"隐藏保护区域"内的数据有任何影响。
通用HPA删除方法
除此之外,HPA还可以用MHDD硬盘工具的"nhpa"命令删除(点击下载),如果你的本本用前面的方法不能够删除HPA,你就可以试试MHDD的nhpa命令了。方法也很简单,只要运行MHDD,在主界面按"Shift+F3"选择硬盘,会出现硬盘列表,选择好硬盘(通常情况硬盘是主IDE通道的第一个IDE设备,选"1"即可),再输入"nhpa",按"y"即可。
<完>参与讨论本主题
|
阅读全文(182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