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ugust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公告 |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统计 |
blog名称:宁静致远 日志总数:2340 评论数量:2658 留言数量:88 访问次数:17499218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文学欣赏]《凉州词》及“催”字的用法 |
《凉州词》及“催”字的用法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唐人王翰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历代诗人均极为推崇。明王凤州(世贞)、胡应麟更盛加称赞,尊为唐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王昌龄《出赛》“秦时明月”,《长信秋词》“奉帚平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同为唐代七绝中无与伦比的杰作。但是关于这首诗的解释却是纷纭难辨 首先,本诗到底是战罢归来,还是饮罢出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以下简称《唐诗选》)认为是“战罢归营,设酒作乐的情景”,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以下简称《浅释》)饮后就要出征”,黄肃秋选、陈新注《唐人绝句选》亦认为“催人出发”,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以下简称《精华》)“此从军将士临发之情事也”,而马茂元《唐诗三百首新注》(以下简称《唐诗新注》),《唐诗鉴赏辞典》(以下简称《鉴赏辞典》)赵其钧则认为就是一次宴饮。孰是孰非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下面的问题。 其次,诗中“催”字如何解释。《唐诗选》为“催饮”,《唐人绝句选》:“似不是写以琵琶侑酒,而是催人出发。”又《唐诗新注》:“唐时口语,饮洒时奏乐助兴,叫做‘催’,李白《襄阳歌》“车边倒挂一壶洒,凤笙龙管行相催”,“催”字用法与此相同。这样的例子在唐人诗中很多。”《鉴赏辞典》“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就是马上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浅释》:“有的注家认为这个‘催’字仅指催饮,而非催人催人速饮,饮后出发。但如果只是催饮,何必奏于马上呢?乐师们尽管可以坐或站着表演。正因为饮后立就要出征,所以乐队才在马奏曲。饮时则侑洒,出发则送行。”又调和了两种说法。以上说法中,笔者认同马茂元先生的说法。其一,“琵琶马上”即“马上琵琶”的倒文。《宋书.乐志》引傅玄《琵琶赋》“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也。”又石崇《王明君辞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说的是一件事,可以互相印证。这就能回答沈先生的疑问了。其二,如果解释为催人出发和上下文不顺。古代军队作战击鼓以进,鸣金而收。另处还有号角以传达各种军令,从未有以琵琶聚集将士之事,再者,喝得酩酊大醉又如何出征打仗?岂不是笑谈。这样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其三有人解释为“催人速饮”,但是这样同样和上下文不协调。诗人绿原正是这样翻译的。“酒,酒,葡萄酒!杯,杯,夜光杯!杯满酒春任人饮个醉!饮啊,饮个醉——管它马上琵琶狂拔把人催!要催你尽催,想醉我且醉;醉了,醉了,我且枕戈睡。醉睡沙场,谁解个中味?古来征夫几个活着回?”前文中马茂元先生说:“饮酒时奏乐助兴,叫做‘催’”。并举李白《襄阳歌》为例,笔者限于时间资料所限,不能翻检全唐诗,只将《唐诗鉴赏辞典》翻查一遍,又找出一例,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袖长管催欲轻举”,裴斐《李白选集》P66页注解亦云:指音乐伴奏。所以从全篇来看,本诗描写的是一次难得欢聚的盛宴,既非战罢归来,也非饮后出征,那马上琵琶本来就是马上乐曲,用来侑酒,正切合了边塞风貌。
|
阅读全文(3861) | 回复(-3) | 编辑 | 精华 |
回复:《凉州词》及“催”字的用法 |
DAVUD(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12/22 14:08:21 |
|
个人主页 | 引用回复 | 主人回复 | 返回 | 编辑 | 删除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