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November 2025 |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
|
| 公告 |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 统计 |
blog名称:宁静致远 日志总数:2340 评论数量:2658 留言数量:88 访问次数:17588518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修身养性]看见自己 |
看见自己 纽约有一栋摩天大楼的老板,每个月都为昂贵的电梯修理费苦恼,因为楼很高,电梯不是一叫就来,乘客往往等得不耐烦,一直连续按钮,所以电梯钮坏得很快。 人们虽看见电梯钮已经亮了,还是要再按一下才安心,好像別人按的都不算,非得自己的"魔术指"按一下,电梯才会来。这个老板在电梯旁贴很多告示,都没有效,最后他贴出悬赏,若有人能使乘客改变习惯,给与厚奖。 结果一名心理学家在电梯门上装了一片大镜子,轻易解決了问题。因为镜子使乘客看见自己的猴急样,只要一站到镜子前,立刻变有礼貌了,原先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镜子前都成了绅士、淑女,耐心等待电梯,这就是镜子的妙用。 很多时候,人不是故意要做出某些恶形恶状,只是不知自己这样做是什么样子,苦于不自知而已。 我一直很好奇,演化为什么没有使人的眼睛分开生长,一个看外面,一个看自己呢?人的两只眼睛专门看別人,如果没有镜子,人是无法知道自己长得什么样子。 这个"我"(self referent)是很晚才发展出來,嬰儿要到两岁左右才会知道镜中人是自己,灵长类除了黑猩猩外,其他猴子都不知道镜中的动物是他自己。实验者把动物麻醉后,将红点涂到他脸上,醒来后再让他照镜子,结果除了黑猩猩会去摸自己的脸外,其余都不会,表示他们不知道镜中的人是自己,可见自知需要很高的智慧。 有个实验非常有趣,实验者想知道寄生在別人窝里的小鸟,如何知道它自己是谁。像椋鸟(cowbird)专门把蛋下在麻雀窝,让麻雀替它孵蛋,但椋鸟长大了并不会以为自己是麻雀,还是去找椋鸟交配。它如何知道自己跟养父母不一样呢? 康乃尔大学的实验者把刚孵出的椋鸟隔离长大,让它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只鸟,然后把一些小鸟的羽毛染色,另一些则保留原来颜色,等小鸟长到两个月大,再把两只成年椋鸟放进实验室,一只染了色,一只没染,结果发现小鸟喜欢跟自己一样颜色的大鸟在一起。这表示它会检视自己,知道自己的特征,在脑中形成样板模型(template)将其他的鸟与自己相比,产生我们看到的"物以类聚"现象。 这个实验很重要,让我们看到动物可以检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演化虽然让我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別人的刺,看不见自己的梁木,但人发明镜子弥补这项不足。或许当公仆看到自己对待头家的冷面孔时,服务态度会好一点。 镜子,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你说是不是? (作者:洪兰,国立阳明大学教授,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
|
阅读全文(176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