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公告 |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
统计 |
blog名称:宁静致远 日志总数:2340 评论数量:2658 留言数量:88 访问次数:17527586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计算机应用][收藏]怎样可以更好的保护液晶显示器? |
本文转载自W3CHINA.ORG讨论区(BBS.W3CHINA.ORG) 原文链接 以下为原文:
怎样可以更好的保护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低功耗、低辐射,占用空间少,相信是许多朋友的理想选择。但高高在上的价格阻碍了它的普及。现在液晶显示器的价格纷纷大跳水,2000元不到就能买到一款17英寸8ms响应时间的液晶显示器,面子又大,色彩又艳丽。相信有些朋友已经购买了。那应该如何保养液晶显示器,在使用方面又有哪些技巧呢?
1.保持干燥的工作环境 LCD非常怕水,所以不要让任何带有水分的东西进入LCD内部。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也不要惊慌失措。如果在开机前发现只是屏幕表面有雾气,用软布轻轻擦掉就可以了,然后再开机。如果水分已经进入LCD,可以关闭显示器后把LCD背对阳光,或者用台灯烘烤将里面的水分逐渐蒸发掉就可以了。但注意不要把LCD屏幕对着阳光,那会引起元器件老化。现在的厂商都非常注意售后服务,如果发生屏幕“泛潮”的情况较严重时,普通用户还是寻求厂商的帮助比较保险。因为,较严重的潮气会损害LCD的元器件,用户将含有较高湿度的LCD通电时,会导致液晶电极腐蚀,造成永久性的损坏。
2.远离一些化学药品 大家使用的发胶、灭蚊剂等也可能会对液晶显示器造成损坏,导致整个显示器寿命缩短,因此尽量避免显示器和化学物品的接触。
3.不要使LCD长时间处于高亮度状态 LCD的显示方式与CRT不同,长时间高亮的画面很容易缩短显示器内部负责照亮液晶的背光管的寿命。如果长时间不用,要注意关闭显示器。另外,在日常的使用中可以将液晶显示器的亮度适当调低。这些措施都会对延长液晶显示器的寿命大有帮助。
4.正确清洁显示屏表面 LCD用的时间长了,表面就会存在许多污渍。该如何清理这些污渍呢?可用蘸有少许专用清洁剂的软布轻轻地将污渍擦去。清洗的时候一定注意,千万不要让清洁剂渗到LCD内部,同时要避免使用一些含有酒精的清洁剂。
5.注意显示器使用的环境温度 液晶的状态不是恒久不变的,受热后会呈现透明状液态,冷却时又会结晶出颗粒状混浊固体。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会影响到显示器的正常工作。目前主流的液晶显示器在0-40℃的范围内均可正常工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没什么。但是对于需要在高、低温环境中使用液晶显示器的用户来说,就应该注意液晶显示器的工作温度了。
6.避免不必要的振动 LCD屏幕十分脆弱,LCD显示器中的屏幕和敏感的电气元件如果受到强烈冲击会导致屏幕或电路的损坏。LCD屏幕非常脆弱,大家在移动LCD时常不注意抓住屏幕一块移动,这可能会损坏液晶显示器。
<完>
阅读全文(166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收藏]安装Vista与XP双系统后如何做好备份 |
本文转载自W3CHINA.ORG讨论区(BBS.W3CHINA.ORG) 原文链接 以下为原文:
安装Vista与XP双系统后如何做好备份
建议搞好双系统后,一定要备份一下。以便日后重装恢复, 操作如下:
1.备份引导文件(文件位于“当前引导程序所在盘”比如此时是C盘):
Windows vista系统引导文件,Boot(文件夹)、autoexec.bat、bootmgr.sys、config.sys、BOOTSECT.BAK;Windows XP系统引导文件boot.ini、bootfont.bin、IO.SYS、MSDOS.SYS、NTDETECT.COM、ntldr.sys;
2.备份BCD文件
打开“运行” (开始〉运行), 输入cmd
输入bcdedit /export "X:\XXX\bcd"
恢复步骤如下(假设XP在盘,Vista在D盘,XP重装):
恢复引导文件:此处只要将Vista引导文件(夹)复制到C盘即可
恢复Vista启动:bootsect /nt60 SYS
恢复BCD文件
打开“运行” (开始〉运行), 输入cmd
输入bcdedit /import "X:\XXX\bcd"
如果重装XP,恢复Vista启动文件,再用bootsect恢复Vista启动管理器,接着bcdedit恢复启动项;
如果重装Vista,恢复Xp启动文件,只要用bcdedit恢复启动项就可以了。
此处关键是用bcdedit在双系统正常时备份了启动项。我已重装了若干次,很是方便! <完> 参与讨论本主题
|
阅读全文(181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收藏][分享]已消亡和正在消亡的10项计算机技术  |
本文转载自W3CHINA.ORG讨论区(BBS.W3CHINA.ORG) 原文链接 以下为原文: 已消亡和正在消亡的10项计算机技术
不要在计算机行业内追求永生。在这个行业中,不会应用过时的技术。所以Novell Netware的网络工程师和OS / 2系统管理员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雇主来发挥他们的才能。我们很难对这些技术(或者说任何一门计算机技术)进行评价,但是事实上一些技术已经消亡了。事实上,你越想证明一项技术已经消亡,其实你也许为他的继续存在提供了一定的证据。然而,当谈到几个计算机行业的主流技术时,我们列出了一些技术的表单。这些技术没有消亡,也许我们可以说他们正在消亡。正如创办AdPickles公司的Stewart Padveen所说:“在技术行业中,淘汰是相对的,而并非绝对的。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希望能为读者对IT技术学习的选择或升级提供参考。
1.Cobol
Y2k(千年虫)看起来像是Cobol程序员的第二次淘金的机会。他们认为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技能。但是在6年半后,没有人关注这种过时的语言。同时,在 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课堂上几乎没有这门语言的课程。据Waltham的计算机信息服务宾利学院的Heikki Topi主席说:“如果想学习Cobol,可以去在南部的伊利诺伊大学。这里有一位名为Mary Sumner的教授仍旧教授这门课程。在哪里有两家主要的公司和一些入门者仍旧使用Cobol。”
2. Nonrelational DBMS(非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二十实际80年代,主要有两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是多层次系统,例如IBM公司的IMS和SAS公司的System 2000。一种是网络DBMS,例如CA公司的IDMS和Oracle公司的DBMS。现在,以上两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已经被关系数据库方法所取代,这种方 法由SQL语言来表达,例如DB2,Oracle和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正如Topi所说,在目前的数据库课程中很少用其他了。
3. Non-IP networks(不基于IP网络)
TCP/IP协议在网络领域广泛应用,现在已经很少人应用IBM公司的SNA(系统网络架构)技术了。正如Foote Partners LLC 的David Foote主席所说,SNA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什么实际价值。Foote一直在跟踪IT技术市场行情。Foote表示,SNA只有原来的1%的利润率,这相 当于1992年的1美分,这样几乎没人愿意来购买它。
尽管事实上许多银行可保险公司和一些其他行业仍
|
阅读全文(2753)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急救”受损Windows系统 |
“急救”受损Windows系统
Windows系统在长时间地工作之后,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无法启动或者运行出错的故障,或者如最近的诺顿、卡巴斯基误杀系统文件使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面对这些故障我们是选择将就使用,还是选择重新安装系统?如果将就使用,那Windows系统的运行效率肯定不会很高,甚至还无法正常运行,如果选择重新安装系统,那不但麻烦不说,而且还会耗费很长的等待时间。事实上,Windows系统一旦遇到无法启动或者运行出错的故障时,我们不妨使用下面的六项措施,来快速而有效地“急救”受损的Windows系统,说不定能收获奇效! 1、最后一次配置
Windows2000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每次成功启动之后都会对系统注册表进行自动备份,一旦我们发现Windows系统本次不能正常启动时,那多半是我们上一次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或者对某些软件进行了错误的安装,从而破坏了系统注册表的相关设置。此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上一次成功启动时的配置来重新启动一下计算机系统:只要在重新启动系统的过程中,及时按下F8功能键,调出系统启动菜单,然后选中“最后一次正确的配置”项目,这样的话Windows系统说不定又能启动正常了。
2、修复系统文件
如果Windows系统的某些核心文件不小心被损坏的话,那么即使使用“最后一次配置”,Windows系统也很难保证就能启动正常。如果Windows系统只是有少量的系统文件受损的话,那我们不妨借助Windows系统内置的SFC扫描修复命令,来尝试对那些已经遭受破坏的系统文件进行修复,一旦修复成功后,那Windows系统的启动又会恢复正常状态了。在修复受损系统文件时,只要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命令,在弹出的系统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字符串命令“sfc/scannow”,单击回车键后,该命令程序就会对系统每个角落处的系统文件进行搜索扫描,一旦发现系统文件的版本不正确或者系统文件已经损坏的话,它就能自动弹出提示界面,要求我们插入Windows系统的安装光盘,以便从中提取正常的系统文件来替代不正常的系统文件,从而达到修复系统文件的目的。要是系统修复操作成功的话,相信我们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时,就不会看到有什么不正常的现象了。
3、注销当前用户
如果Windows系统的受损部位只是由于安装了不恰当的软件,或者是对软件进行了不合适的设置引起的话,那么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注销当前用户”的方法,来对受损的Windows系统进行急救,因为软件对系统设置的影响往往只能限于当前登录的用户,一旦在当前用户状态下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注销当前用户,并以其他的用户重新登录系统,这样Windows一般又能恢复正常运行状态了。
在注销当前用户、换用其他用户登录系统之前,我们需要先打开系统的控制面板窗口,然后双击其中的“用户帐户”项目,再单击其后界面中的“添加”按钮,来重新创建一个新的登录帐号,同时为该帐号设置一个合适的访问密码,并将对应的帐号设置为超级管理员权限。
由于换用其他帐号登录Windows系统后,保存在当前用户目录下的一些重要数据可能就访问不到了,为此在注销用户之前,我们有必要打开系统的资源管理器窗口,找到当前帐号所对应的用户目录,例如要是当前登录系统的帐号为aaaa的话,那么系统默认的帐号目录应该为“C:\Win
|
阅读全文(154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Ctrl键在WordXP中的巧妙运用 |
Ctrl键在WordXP中的巧妙运用
Ctrl+A(或Ctrl+小键盘上数字键):选中全文。
Ctrl+B:给选中的文字加粗(再按一次,取消加粗)。
Ctrl+C:将选中的文字复制到剪贴板中。
Ctrl+D:打开“字体”对话框,快速完成字体的各种设置。
Ctrl+E:使光标所在行的文字居中。
Ctrl+F:打开“查找与替换”对话框,并定位在“查找”标签上。
Ctrl+G:打开“查找与替换”对话框,并定位在“定位”标签上。
Ctrl+H:打开“查找与替换”对话框,并定位在“替换”标签上。
Ctrl+I:使选中的文字倾斜(再按一次,取消倾斜)。
Ctrl+K:打开“插入超级链接”对话框。
Ctrl+L:使光标所在行的文本左对齐。
Ctrl+Shift+L:给光标所在行的文本加上“项目符号”。
Ctrl+M:同时增加首行和悬挂缩进。
Ctrl+Shift+M:同时减少首行和悬挂缩进。
Ctrl+N:新建一个空文档。
Ctrl+O(或Ctrl+F12):打开“打开”对话框。
Ctrl+R:使光标所在行的文本右对齐。
Ctrl+S:为新文档打开“另保存为”对话框,或对当前文档进行保存。
Ctrl+T:增加首行缩进。
Ctrl+Shift+T:减少首行缩进。
Ctrl+U:给选中的文字加上下划线(再按一次,去掉下划线)。
Ctrl+V:将剪贴板中的文本或图片粘贴到光标处。若剪贴板中有多个内容,则将最后一次内容粘贴到光标处。
Ctrl+X:将选中的文字剪切到剪贴板中。
Ctrl+Z:撤消刚才进行的操作(可以多次使用)。
Ctrl+0:将选中的文本每段前增加12磅的间距。
Ctrl+1:若选中的文本行距不是“单倍行距”,则将其快速设置为“单倍行距”。
Ctrl+2:将选中的文本行距设置为“两倍行距”。
Ctrl+5:将选中的文本行距设置为“1.5倍行距”。
Ctrl+F2:快速执行“打印预览”功能。
Ctrl+F4:关闭当前文档,并提示是否保存。
Ctrl+F5:使窗口还原到最大化之前的状态。
Ctrl+Shift+F5:打开“书签”对话框。
Ctrl+F9:在光标处插入一域记号“{}”(注意:直接输入的一对大括号不能作为域记号)。
Ctrl+Delete:删除光标后面的一个英文单词或一个中文词语(可反复使用)。
Ctrl+退格键:删除光标前面的一个英文单词或一个中文词语(可反复使用)。
Ctrl+Enter:将光标以后的内容快速移到下一页。
Ctrl+End:快速将光标移到文末。
Ctrl+Ho
|
阅读全文(272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让Windows XP能够全自动维护系统 |
让Windows XP能够全自动维护系统
Windows XP的日常维护是件既耗时又无聊的事情,如果Windows XP能够聪明一点,进行自动维护就好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种通过.inf文件让Windows XP进行自动维护的技巧,自动维护的具体内容可以任意设定,不过需要命令来实现。比如用Xcopy进行文件备份、Defrag进行磁盘碎片整理、Del删除垃圾文件等等。为了讲清楚原理,下面我们以Defrag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 实现步骤:
1、建立Main.bat文件
以管理员身份登录Windows XP,在系统盘的根目录下新建一个名为Main.bat的文件(文件名可以随便取,下同)并输入如下内容:
cd\
C:
cd Windows\system32
defrag C: /f
chkntfs C:
2、建立Main.inf文件
新建一个文件名为Main.inf的文件并输入:
[version]
Signature= "$CHICAGO$"
AdvancedINF= 2.5,"advpack.dll"
[DefaultInstall]
RunPreSetupCommands=Tst.PreSetup
RunPostSetupCommands=Tst.PostSetup
[Tst.PreSetup]
C:\Main.bat
[Tst.PostSetup]
C:\WINDOWS\SYSTEM32\TSSHUTDN.EXE 0 /DELAY:0 /POWERDOWN
在这个文件中,Signature必须设置为”$CHICAGO$”,否则文件将无法起作用。
3、建立Begin.bat文件
在C盘根目录下建立批处理文件Begin.bat,向这个文件中输入:
C:\WINDOWS\System32\rundll32.exe advpack.dll,LaunchINFSectionEx
C:\Main.inf,DefaultInstall,,32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让Windows XP启动一个硬件安装过程,从而执行.inf文件中的指令。Rundll32.exe在Windows中被用来调用DLL文件(动态链接库)中函数提供的功能。比如这里的rundll32.exe就调用了advpack.dll中的LaunchINFSectionEx函数,这个函数的作用就是启动一个.inf安装过程。不过Main.inf的内容已经和硬件安装无关,而是被我们偷梁换柱改成了系统自动维护的命令。
4、计划任务
计划任务的作用是定期执行Begin.bat文件,实现步骤如下:
(1)打开Windows XP的开始菜单进入“程序→附件→系统工具→计划任务”,双击“添加计划任务”,单击“浏览”,找到C盘根目录
|
阅读全文(1838)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如何判断系统是否中流氓软件? |
如何判断系统是否中流氓软件?
1.根据表象初步判断
① 系统运行速度越来越慢
安装了病毒防火墙,系统中最近也并没安装什么软件,但是系统的运行速度一天比一天慢,这种情况下,十之八九中了流氓软件的招。
② 部分软件(特别是浏览器)设置被强行修改
由于流氓软件表面上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功能,但实质上,它们是为了达到宣传自己的网站、自己的产品等目的。因此,流氓软件一旦成功入侵电脑,它们便会在一些软件上提供相应的插件工具栏,以浏览器类软件居多,在浏览器家族中又以IE最受流氓软件欢迎。当发现日常使用的软件的工具栏被增加了一些项目或是像浏览器的设置被修改了,也足可以说明系统中可能感染了流氓软件。
③ 自动弹出广告窗口
在正常使用电脑过程中,时而不时地自动弹出一些广告窗口,关闭后隔一断时间又会出现,做广告本是流氓软件的一个目的,因此,当你频繁地看到自动弹出的广告时,系统也有可能感染了流氓软件。
④ 自动打开网站
与自动弹出广告类似,有些流氓软件更猖狂,会自动启动浏览器并打开一些网站,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也说明系统有招流氓软件的迹象了。
2.利用工具检测
根据表象判断只是精略地推断是否感染流氓软件,就像医生给病毒看病一样,先是通过询问等方式来大致地判断病情,最后还会使用相关的医疗机器进行确诊。判断系统是否招流氓软件也应该通过工具来“确诊”。
① 使用系统的任务管理器
当系统感染了流氓软件后,只要流氓软件正在运行的话,一般都是可以通过系统的任务管理器来寻觅其踪影:
按下“Ctrl+Shift+Esc”打开任务管理器窗口,再单击“进程”选项卡,在进程列表中将会看到流氓软件的踪影了。不过,这种方法只适合那些对电脑系统比较熟悉并对流氓软件对应的进程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采用。
② 使用专用检测工具
使用任务管理器这个系统自带的工具来检测流氓软件对用户的要求相对高些,为此,笔者推荐大多数用户使用专业的流氓软件检测工具来检测,这样既直观,操作也会方便很多。
常用的有:
瑞星卡卡助手:http://www.rising.com.cn/kakatool/index.htm
360safe:http://www.360safe.com/
|
阅读全文(1787)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鼠标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技巧 |
鼠标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技巧 鼠标的故障分析与维修比较简单,大部分故障为接口或按键接触不良、断线、机械定位系统脏污。少数故障为鼠标内部元器件或电路虚焊,这主要存在于某些劣质产品中,其中尤以发光二极管、IC电路损坏居多。
一、找不到鼠标
1.鼠标彻底损坏,需要更换新鼠标。
2.鼠标与主机连接串口或PS/2口接触不良,仔细接好线后,重新启动即可。
3.主板上的串口或PS/2口损坏,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是这种情况,只好去更换一个主板或使用多功能卡上的串口。
4.鼠标线路接触不良,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接触不良的点多在鼠标内部的电线与电路板的连接处。故障只要不是再PS/2接头处,一般维修起来不难。通常是由于线路比较短,或比较杂乱而导致鼠标线被用力拉扯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将鼠标打开,再使用电烙铁将焊点焊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鼠标线内部接触不良,是由于时间长而造成老化引起的,这种故障通常难以查找,更换鼠标是最快的解决方法。
二、鼠标能显示,但无法移动
鼠标的灵活性下降,鼠标指针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而是反应迟钝,定位不准确,或干脆不能移动了。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鼠标里的机械定位滚动轴上积聚了过多污垢而导致传动失灵,造成滚动不灵活。维修的重点放在鼠标内部的X轴和Y轴的传动机构上。解决方法是,可以打开胶球锁片,将鼠标滚动球卸下来,用干净的布蘸上中性洗涤剂对胶球进行清洗,摩擦轴等可用采用酒精进行擦洗。最好在轴心处滴上几滴缝纫机油,但一定要仔细,不要流到摩擦面和码盘栅缝上了。将一切污垢清除后,鼠标的灵活性恢复如初。
三、鼠标按键失灵
1、鼠标按键无动作,这可能是因为鼠标按键和电路板上的微动开关距离太远或点击开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而反弹能力下降。拆开鼠标,在鼠标按键的下面粘上一块厚度适中的塑料片,厚度要根据实际需要而确定,处理完毕后即可使用。
2、鼠标按键无法正常弹起,这可能是因为当按键下方微动开关中的碗形接触片断裂引起的,尤其是塑料簧片长期使用后容易断裂。如果是三键鼠标,那么可以将中间的那一个键拆下来应急。如果是品质好的原装名牌鼠标,则可以焊下,拆开微动开关,细心清洗触点,上一些润滑脂后,装好即可使用。
|
阅读全文(1820)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让XP系统远离内存读写错误 |
让XP系统远离内存读写错误
当我们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一些容量较大的程序或者游戏时,系统常常会自动弹出“xx内存不能为read或written”的错误提示,遇到这种故障信息时,我们该如何才能将它有效排除,同时确保下次运行容量较大的程序或者游戏时,系统不会再次出现系统内存读写错误呢?事实上,当我们不幸遭遇上面的故障信息时,我们可以尝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依次排查:
及时释放系统内存
我们知道,在运行一些容量较大的程序或者游戏时,需要消耗相当的系统内存资源,要是此时内存空间不够时,那么系统内存读写错误的故障提示很有可能就会发生。为了有效避免这种错误提示,我们最好在运行容量较大的程序或者游戏之前,应该先将计算机系统重新启动一下,这样能够将系统内存空间充分释放出来;如果计算机内存空间本身就比较小的话,那么我们建议各位最好及时升级内存,以便拓展内存的有效使用空间,以防止由于系统内存不足而造成系统内存读写错误的发生。
当然,在系统自身内存空间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先将那些随机启动的杀毒软件以及相关即时监控的程序暂时关闭掉,之后再尝试运行容量较大的应用程序或者网络游戏,因为杀毒软件及相关监控程序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一些系统内存资源,将它们关闭可以节省不小的内存空间,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内存读写错误现象的发生。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运行完大容量的程序或游戏之后,还必须记得及时将相关程序的监控功能全部打开。
手工修复系统服务
与系统内存读写操作有关的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服务要是发生错误的话,也会导致系统弹出内存读写错误的提示,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种错误现象时,可以尝试手工修复一下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服务,下面就是具体的修复步骤:
首先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桌面中的“我的电脑”图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管理”命令,打开本地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窗口,在该窗口的左侧显示区域,依次展开“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选项,在对应“服务”选项所在的右侧显示区域中,找到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服务,并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服务选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属性”命令,打开如图所示的服务属性设置界面;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
|
阅读全文(228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走出深度充放电误区 |
走出深度充放电误区 笔记本电脑所配备的原装电池,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难免会出现待机时间缩短的情况。一些用户认为:“用反复深度充放电的方法,即可恢复电池的性能,进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52硬件上网友认为这种说法比较片面。
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得先从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电池种类说起。大家知道,在1995年以前所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中,基本上都是用镍镉电池来供电。这种电池在使用时,如果充放电方式不正确,电池就会产生“记忆效应”,从而降低电池的实际容量,消除这种“记忆效应”的最好办法是采用反复深度充放电的方式。随着镍氢电池的出现,电池容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记忆效应”的缺点并没有彻底消除。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笔记本电脑中得到了迅速普及,由于锂离子电池基本上已消除了“记忆效应”的问题,故用反复深度充放电来恢复电池性能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但锂离子电池为什么还是会出现容量减少的问题呢?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笔记本电脑和所用的原装锂离子电池中内置的电池管理系统造成的。
电池管理:目前在笔记本电脑中,几乎都采用了“电池管理”和“充放电控制”两种芯片级管理系统。其中“电池管理芯片”安置于笔记本电脑内部,该芯片的寄存器里存储着该台电脑所用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工作温度、ID系列号、充放电状态、充放电累计次数等重要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刷新。而电池内置的“充放电控制芯片”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监视、控制电池的整个充放电过程并加以记录。
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整个充电过程,分为“恒流快速充电”和“恒压电流递减充电”两个阶段。所谓“恒流快速充电”是指在刚刚开始充电时,充电电流固定而充电电压跟随电池的端电压逐渐升高,直至达到标称电压的充电方式。当电池达到了端电压标准数值后,控制芯片会自动转入“恒压电流递减充电”阶段,此时充电电压将不会再继续升高,而充电电流则跟随电池容量的不断上升逐步递减,并最终达到零,如此便完成了电池的全部充电过程。
与此同时,在充电过程中所产生的充电电压、电流、时间等数据曲线,都将被记录在电池内的“充放电控制芯片”的存储器中。“电池管理芯片”就是通过调取这些数据,并通过抽样计算得出电池容量等数据,这便是我们在BatteryInformation里所读到的Wh数值。
修正:电池经过多次充放电使用后,其内置芯片中的充放电数据当然会有所改变。假如此时“电池管理芯片”始终没有机会再次读取较新、较完整的数据,它计算得出的电池容量当然就会不准确了,给用户的感觉似乎是电池的容量减少了,而事实上电池的实际容量并没有真正减少。一些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自带的充电管理软件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充电过程中刷新“充放电控制芯片”的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而确保“电池管理芯片”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如果你细心察看过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说明书,就会发现其中有“电脑在使用一个月时间以后
|
阅读全文(5081)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硬盘软性故障分析与排除 |
硬盘软性故障分析与排除
硬盘和其他配件不同,出现故障的机率虽然不大,但由于硬盘是PC电脑中唯一的数据存储设备,因此出现故障之后如果解决不当,极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令我们的损失相当严重。我们知道,硬盘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硬盘的第一个扇区(0道0头1扇区)被保留为主引导扇区。主引导扇区内主要有两项内容:主引导记录(对操作系统进行引导)和硬盘分区表。计算机启动时将读取该扇区的数据,并对其合法性进行判断,如合法则跳转执行该扇区的第一条指令。所以硬盘的主引导区常常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从而被篡改甚至被破坏。
而硬盘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定的磁粒子的极性来记录数据。当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将磁粒子的不同极性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再利用数据转换器将这些原始信号变成电脑可以使用的数据,写的操作正好与此相反。另外,硬盘中还有一个存储缓冲区,这是为了协调硬盘与主机在数据处理速度上的差异而设置的。
硬盘故障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软故障和硬故障。今天,笔者重点介绍一下软故障。所谓的软故障,大多数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最常见的有:与硬盘连接的线路有误、cmos有错误、还有分区表错误和比较难缠的“逻辑锁”问题。
一、与硬盘连接的线路错误
线路松动致使电脑自检无法检测到硬盘或者无法启动硬盘,是最简单最常见的问题,此问题不管是菜鸟或者大虾们也无法避免的,解决问题笔者我就不再陈述,大家只要拨拨线头就行了,举手之劳而已。因为现在硬盘比较便宜,所以很多朋友会买给自己的爱机加装个硬盘。但是当两个硬盘连接在同一个IDE口的时候机器却无法进入系统,此时应该首先考虑到自从跳线的问题。把两个硬盘一个设置为主盘、一个设置为从盘,而主从跳线的连接电路在每个硬盘上都会有标识的。(当然,对于目前主流的SATA硬盘便省去了这一步比较麻烦的设置,电脑会自动识别装有系统的硬盘,不必动手进行设置)。
二、CMOS错误
我们知道,主板的cmos是存储电脑硬件最基本信息的地方。其亦包括存储硬盘的类型、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道扇区数、寻址方式等信息,对硬盘参数加以说明,以便计算机正确访问硬盘。所以,当CMOS因故掉电或发生错误时(启动时一般会提示“CMOS Checksum Error”或类似信息),硬盘设置可能会丢失或错误,硬盘访问也就无法正确进行。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重新设置硬盘参数,在BIOS使用“自动检测硬盘类型”(HD Type Auto Detection)的功能,一般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此外,在BIOS里设置时,硬盘模式设为默认的“LBA”,因为如果设置为其他的模式,在读写硬盘时会出现错误,甚至会导致硬盘数据丢失,而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三、分区表错误
分区表错误属于严重的硬盘错误,其主要是人为误操作或者病毒破坏做成的。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分区表错误,甚至通过系统启动盘也无法正常识别硬盘的时候,大家不要束手无策,分区格式的话固然能够解决问题,不过我们宝贵的资料也会随之灰飞烟灭。所以我们应该要冷静对待,寻求最好的办法。
对于分区表故障急救的方法,我们要首先查杀病毒。借助KV3000、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提供的引导
|
阅读全文(171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智能ABC你真的会用吗? |
智能ABC你真的会用吗?
有多少人用智能ABC,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
相信很多网民都是智能ABC的忠实粉丝,因此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它的实用输入技巧,让你大大提高输入速度。 1.直接输入英文 如果在智能输入法中输入英文,只要在输入的英文字母前先输入“v”即可,如输入“teacher”,只需键入“vteacher”即可。 2.输入大写数字 要在智能ABC中输入大写的数字,如“一”、“二”、“三”或“壹”、“贰”、“叁”,需要使用的快捷键就是“i”和“I”键。比如要输入“三”,只要键入“i3”,要输入“贰”,只要键入“I2”(按住“Shift+i”,即可输入“I”)即可。 3.输入中文日期 在智能ABC中快速输入年月日的方法与其他输入法相似,使用“n”、“y”、“r”来分割“年”、“月”、“日”,只是要输入前,还要加上“i”,如要输入“二○○七年一月十五日”,只需键入“i2007n1y15r”即可。大小写的“i”,会有不同收获。 4.快速输入单位 智能ABC还提供了单位的快速输入,所用热键同样是“i”,采用“i+单位缩写”,比如要输入“厘米”,则只要键入“icm”即可。输入“万”、“千”、“百”、“十”等的方法是在其声母前加“i”,如输入“千”,只需键入“iq”就可以。 5.其他字符的快速输入 利用“v”键+数字键,再结合“上翻”、“下翻”可以出现一些特殊的符号。如键入“v1”就能出现104个特殊符号,你还可以试着体会“v2”到“v9”会有更多意外符号 笔形输入 智能ABC 不是一种纯粹的拼音输入法,而是一种音形结合输入法。因此在输入拼音的基础上如果再加上该字第一笔形状编码的笔形码,就可以快速检索到这个字。笔形码所代替的笔形为:1 横 2 竖 3 撇 5 左弯钩 6 右弯钩 7 十字交叉 8 方框。例如输入“吴”字,输入:wu8 即可减少检索时翻页的次数, 检索范围大大缩小。 强制记忆功 强制记忆功能是指将需要经常使用的字符串强制添加到用户词库中,如果仅仅把它当作是造词功能的一种扩展,就太小瞧它了。以向词库中强制添加“罗纳尔多”这个词语为例,在智能ABC 的输入条上右击,在展开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定义新词”,这时将打开“ 定义新词”对话框,在“新词”栏中输入“罗纳尔多”,接着在“外码”栏中输入罗纳尔多的英文“ronaldo”(这里我们使用易记的英文名字作为编码)。 以后可以用以下方法输入:在输入条中输入“uronaldo”(前面加了一个u) ,这时词条“罗纳尔多”就会出现在输入条中,再按空格键即可使之上屏。知道了吧,只要多输一个u 就行了。 以词定字 以词定字就是以词语的方式输入单字,比如要输入一个字“杰”,这个字位置比较靠后,如果是每次都要翻页再去选择未免会很麻烦,可以使用以词定字的功能简化输入过程,这时首先输
|
阅读全文(2015)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用参数命令来简单设置关机 |
用参数命令来简单设置关机 如果你正在下载电影或者在做大型的图象输出,碰巧有事需要外出,那么该怎么办?关掉程序回来后重新做吗?估计不少人回这么回答。(多耽误时间呀)
利用shutdown这个命令来帮你定时关机,解决这个问题。
开始 运行输入shutdown –s –t 600 –c “此计算机正在进行工作,请误动!” –f 敲回车即可
参数解释:
Shutdown:关机程序
-S:关闭计算机
-T:设置关机的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如:-T 60 就是一分钟
-C:设置一些提示的文字,这里要说的是,字数不可以超过60个
-F:到了所规定的时间后,将会强制终止所有的程序
如何取消:
开始 运行输入shutdown –a 即可取消该命令
小提示:
每个命令后面都要加空格,不然命令不会有效。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试,定时电脑自动关机,在这段时间内如果程序完毕的话,那么就静静的等着电脑自动关机吧。
|
阅读全文(170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完全删除USB设备硬件的办法 |
完全删除USB设备硬件的办法 使用U盘、MP3、MP4或者移动硬盘的朋友可能会经常遇到“无法安全删除硬件”的问题,当“安全删除硬件”的时候往往会提示“现在无法停止通用卷设备,请稍候再停止设备”,N次都不行。直接拔下还怕造成硬件的损伤,该怎么办呢?网上解决的方法也有一些,这里西部e网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哪种适合自己。
1、暴力法
在有开关的MP3、MP4或者移动硬盘可以直接这种方法,呵呵,就是直接关掉MP3或者MP4的电源。理论上只要USB设备上的指示灯没有闪烁就可以拨下来了(说明没有在进行数据传输),尤其是现在的Windows XP以上的操作系统也支持热插拔了。
2、等待法
有可能你正在拷贝什么文件,存在一些缓存什么的。要确定所有相关的文件和文件夹都已经关闭。稍稍等待一小会儿,后者在电脑上随便拷贝其他什么小文件后再试试。
3、注销法
这个办法其实也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注销或者关闭系统后自然就可以拔下了。
4、结束进程法
调出任务管理器,结束explorer.exe进程,然后新任务explorer.exe进程,就可以安全删除USB设备了。
5、取消媒体预览法
在“开始”-“运行”里输入“REGSVR32 /U SHMEDIA.DLL”,取消Windows媒体预览SHMEDIA。如果要想恢复,直接运行“REGSVR32 SHMEDIA.DLL”即可。
6、使用其他工具法
安装软件unlocker,打开“我的电脑”窗口,选择闪存盘所在的盘符,从右键菜单中执行“Unlocker”,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当前正在访问移动设备的进程,单击“解锁”或“全部解锁”按钮,然后就可以安全删除。如果没有文件或文件夹被某进程锁定,那么直接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删除”操作就可以了。
7、查杀病毒法
一些时候如果你的USB设备中有病毒,并且病毒正在运行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此经常性的出现无法安全删除硬件的问题时,就要对你的U盘或者MP3进行查毒杀毒了。
|
阅读全文(281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Windows XP中隐藏的好东西 |
Windows XP中隐藏的好东西
1.免费的系统教程(system32文件夹下) 安装完Windows XP后很想马上学习并体验一下它的魅力吗?我们无需再东奔西走去找烦人的文字教材。只要选择“开始”→“漫游Windows XP”,就会出现界面,它将引导我们游历Windows XP的新功能。 小提示:Windows XP中自带的教程非常形象,是图形界面的,而且制作得相当精美,微软的权威性可想而知。如果你的“开始”菜单上没有“漫游Windows XP”项目,则可以运行C:\Windows\System32\tourstart.exe进入。
2.辅助功能向导——Accwiz(system32文件夹下) 我们知道,微软在Windows中为残疾人士提供了辅助功能,使他们也能xx作计算机。该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视觉、听力和行动来配置我们的Windows,使残疾人士能根据自身情况更好地使用Windows。
3.字符映射表——Charmap(system32文件夹) 是不是觉得Word的“插入符号”功能非常方便?我们在其他Windows程序中也常常要插入一些特殊符号,而一个个地找又麻烦,这时可使用“字符映射表”程序帮忙。通过“字符映射表”可查看选定字体中有哪些字符,选中后单击“选定”和“复制”按钮, 即可把选定字符复制到Windows剪贴板中,供字处理软件粘贴使用。 小提示:用它来复制特殊字体中的特殊符号特别有用。
4.仓颉拼音输入法——CINTSETP(system32\IME\Cintlgnt文件夹下) 微软新仓颉输入法98b的安装程序,微软把它放在简体中文版Windows XP中,但埋藏得较深。不过它很有用,安装后就会在Windows中新增一个“中文(台湾)”的仓颉输入法,利用它可以在简体中文Windows XP上通过输入繁体汉字。这对于从中国港澳台地区至内地工作的人提供了方便。
5.磁盘清理大师——Cleanmgr(system32文件夹下) 尽管现在的硬盘越来越大,但它总有容量的限制。在你不经意地安装这个或那个软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硬盘空间已频频告急而影响了正常Windows程序的执行。不要急,请打开此程序,它会自动地释放出一部分硬盘空间,并会智能化地进行删除xx作,保证 你的系统万无一失。这比从资源管理器中删除要安全多了。
6.剪贴板查看器——Clipbrd(system32文件夹下) Windows剪贴板为我们在各个Windows程序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桥梁。但这部分数据一般情况下无法看到。不过,使用剪贴板查看器就可看到当前剪贴板中的“新大陆”。Windows XP中的剪贴板查看器程序较原先Windows 9X/Me的旧版本多出了共享功能,通过设置权限允许其他网上用户将该剪贴板装入使用。
7.控制面板启动器——Control.exe(system32文件夹下) 控制面板是Window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设置都通过他完成。而双击这个文件就是最快打开系统控制面板的方法,可省去从“开始”菜单上层层点击的麻烦。 8.Wind
|
阅读全文(214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机箱内部风扇清理有妙招 |
机箱内部风扇清理有妙招
灰尘作为电脑的头号杀手对电脑的使用寿命存在严重的影响。一般而言,电脑用到一段时间之后,机箱内肯定会有不少的灰尘。因为目前电脑机箱内多为风冷散热,电脑工作时,风扇转动会不停的吸入外部的空气,便于内部元器件的散热。在空气的流通过程中,灰尘随空气进入机箱内部,在风扇周围沉积下来。
灰尘进入电源盒内部后,就会不断的积累在电源的组件和电路上,影响风扇的正常转动,产生强烈的噪音,甚至在散热受影响的情况下损坏电脑元器件。
在这种情况下,定期对风扇的灰尘进行清理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如果请电脑维修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士上门清理,未免有点小题大做,浪费钱财。所以普通用户应该学会自己动手清理风扇周围的灰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清理了,下面我们就从风扇的拆卸、风扇的清理擦油以及散热片的清理三部分详细讲解风扇灰尘的清理过程。
在清理之前,我们必须购买一些清理工具:一把小软毛刷、螺丝刀、毛巾、酒精、机油、小刀、牙签等。其中毛刷、螺丝刀、机油是必不可少的物品。
二、风扇的拆卸及除尘擦油
一般来讲,电源的风扇最难清理,因为其拆卸十分麻烦。这里我们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电源风扇的拆卸及清理。在机箱背面的电源位置,有四颗螺丝,用螺丝刀将它拧开,小心翼翼的将电源从机箱中拿出来(在拿下之前应该拔去主板、硬盘、光磁的电源线),然后将电源背后的四颗小螺丝拧下,将电源外壳取下,然后用螺丝刀将电源风扇取下。
首先用毛刷对风扇扇叶的灰尘进行处理,这一步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为了消除噪音,我们还需要在风扇的滚轴部位加入润滑油。用螺丝刀小心的剥落风扇背后的贴纸,露出橡皮塞。
删除 |
[计算机应用]关闭移动硬盘或U盘自动播放6技巧 |
关闭移动硬盘或U盘自动播放6技巧 每次把移动硬盘查到USB口就会自动播放,尤其是移动硬盘分了N个区的时候,要手动一个一个的关掉,真是十分的麻烦!怎么样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西部e网这里了几种关闭移动硬盘或者U盘自动播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SHIFT按键法
这个方法早在Windows98就用过了吧?好像是哦,反正我最早在关闭自动播放CD的时候就使用的这种方法。插入移动硬盘的时候按住SHIFT键,移动硬盘就不会自动播放啦。
2、策略组关闭法
在前段时间熊猫烧香流行的时候,网上就流传着使用策略组关闭移动硬盘或者U盘自动关闭功能的方法。具体如:单击“开始-运行”,在“打开”框中,键入“gpedit.msc”,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组策略”窗口。在左窗格的“本地计算机策略”下,展开“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然后在右窗格的“设置”标题下,双击“关闭自动播放”。单击“设置”选项卡,选中“已启用”复选钮,然后在“关闭自动播放”框中单击“所有驱动器”,单击“确定”按钮,最后关闭组策略窗口。
3、关闭服务法
在“我的电脑”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管理”,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中找到“服务和应用程序-服务”,然后在右窗格找到“Shell Hardware Detection”服务,这个服务的功能就是为自动播放硬件事件提供通知,双击它,在“状态”中点击“停止”按钮,然后将“启动类型”修改为“已禁用”或者“手动”就可以了。
4、磁盘操作法
这个方法对Windows XP有效,也比较好用。打开“我的电脑”,在“硬盘”里面或者在“有可移动的存储设备”下面会看到你的盘符,一般移动硬盘的盘符会在“硬盘”中,U盘或者数码相机什么的在“有可移动的存储设备”中。鼠标右键点击需要关闭自动播放功能的盘符,选择“属性”,在弹出的窗体中选择“自动播放”选项卡,在这里用户可以针对“音乐文件”、“图片”、“视频文件”、“混合内容”和“音乐CD”五类内容设置不同的操作方式,都选用“不执行操作”即可禁用自动运行功能,“确定”后设置立即生效。这种方法同样使用于针对DVD/CD驱动器。
5、注册表法
注册表是个麻烦的东西,一般icech不建议使用注册表来修改。但是为了凑条目还是写上吧,呵呵。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展开到[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er]主键下,在右窗格中找到“NoDriveTypeAutoRun”,就是这个键决定了是否执行CDROM或硬盘的AutoRun功能。
NoDriveTypeAutoRun这个键决定了是否执行Autorun功能。其中每一位代表一个设备,不同设备用以下数值表示:
设备名称 第几
|
阅读全文(2003)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图解常见计算机故障 |
图解常见计算机故障
许多时候,一直用得都好好的电脑,突然有一天我们要用的时候,却不能进入正常的桌面了。当我们按正常的操作打开排插电源,再按下主机电源开关后,等了好长时间也看不到熟悉的桌面出现,再按重启或再关机,再开,仍然进不了桌面,这时才想到:电脑坏了!如果是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使用电脑,那就要命了! 其实,电脑不能正常启动也并不可怕,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按照先外(设)后内(板卡),先观察再动手,最小系统法等,我们一般都可以解决电脑不能启动的故障。从我实际的维修经验来判断,电脑无法正常进入桌面,真正需要更换硬件才能解决的故障大概只占到40%左右,大部分都是因为松动,灰尘,设置错误和软件故障造成的。
一、按下电源开关后,主机无任何反应
1、CMOS跳线2-3脚被短路
这种故障比较常见,特别对于因为主机不能正常启动,由于无主板使用手册,经多人维修后,就把CMOS设置在2-3位置,造成主机无法加电的故障。虽然这是人为故障,但检查起来也有麻烦,如果判断思路不正确,会花费很长时间最终故障还不能解决,而误判为主板故障。 在华硕P4X-PE主板的说明书上明确说明:如果CMOS跳线被移开或2-3脚被短路时,主机将无法启动。 排除方法:仔细检查主板的CMOS跳线,是否正常设置在1-2位置。如果无法正确判别CMOS插针的位置,我们可以通过观察CMOS跳线边缘有无白色的宽线,如下图所示,一般情况下有线标记的即是第1脚。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http://myhard.yesky.com/imagesnew/hardware/0228/mojguzhang002.jpg');}" alt="" src="http://myhard.yesky.com/imagesnew/hardware/0228/mojguzhang002.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因为CMOS信息的清除方法很多,DEBUG软件清除,电池放电清除,所以有些主板生产厂家就直接在主板上省去了CMOS跳线的设置,如技嘉的8VM5
|
阅读全文(188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显卡重要参数详解 |
显卡重要参数详解
核心频率
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示核心的工作频率,其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显示核心的性能,但显卡的性能是由核心频率、显存、像素管线、像素填充率等等多方面的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在显示核心不同的情况下,核心频率高并不代表此显卡性能强劲。
在同样级别的芯片中,核心频率高的则性能要强一些,提高核心频率就是显卡超频的方法之一。显示芯片主流的只有ATI和NVIDIA两家,两家都提供显示核心给第三方的厂商,在同样的显示核心下,部分厂商会适当提高其产品的显示核心频率,使其工作在高于显示核心固定的频率上以达到更高的性能。
显存频率
显存速度一般以ns(纳秒)为单位。常见的显存速度有7ns、6ns、5.5ns、5ns、4ns,3.6ns、2.8ns以及2.2ns。显存的理论工作频率计算公式是:额定工作频率(MHz)=1000/显存速度×n得到(n因显存类型不同而不同,如果是SDRAM显存,则n=1;DDR显存则n=2;DDRⅡ显存则n=4)。
显存容量
显卡容量也叫显示内存容量,是指显示卡上的显示内存的大小。显示内存的主要功能在将显示芯片处理的资料暂时储存在显示内存中,然后再将显示资料映像到显示屏幕上,显示卡欲达到的分辨率越高,屏幕上显示的像素点就越多,所需的显示内存也就越多。而每一片显示卡至少需要具备512KB的内存,显示内存可以说是随着3D加速卡的演进而不断地跟进。这点在52硬件论坛上有网友提出过。而显示内存的种类也由早期的DRAM到现在广泛流行的SDRAM及DDR,甚至DDR2/DDR3。
显存位宽
显存位宽是显存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所能传送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大则瞬间所能传输的数据量越大,这是显存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市场上的显存位宽有64位、128位和256位三种,人们习惯上叫的64位显卡、128位显卡和256位显卡就是指其相应的显存位宽。显存位宽越高,性能越好价格也就越高,因此256位宽的显存更多应用于高端显卡,而主流显卡基本都采用128位显存。
大家知道显存带宽=显存频率X显存位宽/8,那么在显存频率相当的情况下,显存位宽将决定显存带宽的大小。比如说同样显存频率为500MHz的128位和256位显存,那么它俩的显存带宽将分别为:128位=500MHz*128∕8=8GB/s,而256位=500MHz*256∕8=16GB/s,是128位的2倍,可见显存位宽在显存数据中的重要性,详细可见52hardware.com 。显卡的显存是由一块块的显存芯片构成的,显存总位宽同样也是由显存颗粒的位宽组成。显存位宽=显存颗粒位宽×显存颗粒数。
显存颗粒上都带有相关厂家的内存编号,可以去网上查找其编号,就能了解其位宽,再乘以显存颗粒数,就能得到显卡的位宽。这是最为准确的方法,但施行起来较为麻烦下面教大家一个较为简便,但只适应于一般情况,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在大部分情况下能适用。
目前显存的封装形式主要有TSOP和BGA两种,一般情况下BGA封装的显存是32位/颗的,而TSOP封装的颗
|
阅读全文(1567)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USB鼠标失灵的解决办法 |
USB鼠标失灵的解决办法
有没有遇到过笔记本的USB鼠标突然失灵的情况?有时候,USB鼠标一会儿不用,就会突然间不能动了,拔下来重新插上,就又恢复了正常。不要担心,这不是本本和鼠标的毛病,而是windows xp系统默认的USB电源管理造成的。只要重新设置,就能够轻易的解决。
首先,从控制面板里点击“系统——硬件——设备管理器”,找到“USB ROOT HUB”,双击,然后打开“电源管理”选项卡,取消“对”,允许计算机关闭这个设备以节约电源的选择,确定,退出。怎么样?鼠标不会再失灵了吧。
|
阅读全文(1638)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如何判断JS拿给我的是不是新机? |
如何判断JS拿给我的是不是新机?
开箱——如何判断JS拿给我的是不是新机?
很多用户朋友买本本的时候都不喜欢拆过封的机器,主要是担心遇到返修机或被经销商动过手脚,更换过配件。可是事实上,没有拆过封的本本经常会遇到,比如只摆了几天的样机,比如刚刚打开给其他的用户看过货等等,这些情况也不代表机器就有问题,是完全可以放心购买的机器。而那些封得好好的箱子里面装的本本也不一定是没有拆开过的,因为一个风筒就可以完全解决本本外包装上的封条,不留一点儿痕迹。所以买本本的时候,要买新机,但并不等于没有封条还好好贴着的本本就一定是新机,也不等于拆过箱的本本就不能购买。关键是要看本本是不是新机。下面和大家说几条鉴别本本是不是新机的小窍门:
1、看序列号。大部分的笔记本机身和电池上都应该贴有相同的序列号号,如果电池序列号和主机的序列号不一致,本本极有可能被更换过电池;另外,在采购国外品牌笔记本电脑产品时,机身序列号是否和电池及外包装上的一致是检验该产品是否为水货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要知国外的水货笔记本是不能在国内享受质保的。 2、看防盗锁孔。如果有印迹,说明插过笔记本防盗锁,极有可能是做过样机; 3、看底脚。如果有磨损并且很脏,说明被使用过,生产线上的工作台没那么脏; 4、看散热风扇。如果扇叶已经有薄薄的灰尘了,说明使用至于达到了一星期以上; 5、看生产日期。三个月前出厂的本本还在市场上卖,就要注意了。电子产品销售更新速度极快,不可能让一个本本压这么长时间在渠道里的。 6、看键盘。新本本的键盘很干净,但不会发亮。用过的本本键盘缝隙会有灰尘,常用的几个键子会被磨得发亮; 7、看螺丝。这个就不多说了吧?螺丝被拆过?那还是掉头就走吧! 8、看缝隙。被处理翻新过的本本,缝隙一般是很难处理如新的,比如本本屏的AB面之间的小小的缝隙,比如光驱的缝隙,甚至MODEM和PCMCIA卡这些接口里面,如果可以找到积灰,则可以肯定至于是被摆过样机,而且没封好。什么?还发现了擦本本用的脱脂棉丝?那还用再我问怎么办吗?
总之,看本本是不是新机,不能以是否外包装箱被打开过一概而论。打开过的不一定不是好本本,相反,样机一般都是最可靠的本本。倒是完好包装内的本本,要多加小心的鉴别。挑选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细心。
|
阅读全文(2184)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透明FLASH素材 |
透明FLASH素材
鉴于链接已经失效,特提供下列地址:
一万多FLASH素材打包下载
http://soft.ahxh.cn/SoftView/SoftView_18635.html
@@@@@@@@@@@@@@@@@@@@@@@@@@@@@@@@@@@@@@@@@@@@@@@@@@@@@@ 一、星-火-光-云 (106个)
001.http://media.cool8.tv/nfsroot/channel/coffer/2007/20070411/1176299570301o297g27ksf.swf 002.http://media.cool8.tv/nfsroot/channel/coffer/2007/20070411/11762995964254l1vdtbrm7.swf 003.http://media.cool8.tv/nfsroot/channel/coffer/2007/20070411/11762996106611bwiyvy5ff.swf 004.http://media.cool8.tv/nfsroot/channel/coffer/2007/20070411/1176299671024pe
|
阅读全文(50557) | 回复(39)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硬盘使用出新花招,6个小技巧 |
硬盘使用出新花招,6个小技巧
硬盘作为存储信息的重要"仓库",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整体运行效率,还会关系到数据信息的安全状态,所以竭尽全力地让硬盘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一直是每一位电脑玩家的不懈追求!而要让硬盘始终高效、稳定地运行,就需要掌握一些硬盘"调教"技巧,只有在这些技巧的帮助下我们才能如愿以偿!这不,笔者在长时间仔细琢磨硬盘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硬盘新的"调教"技巧,现贡献出来与各位交流!
1、及时备份,将动态卷恢复成分区
有不少硬盘用户常常因为好奇,而轻易地将硬盘的分区转换成了动态卷;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这些用户往往又希望能把动态卷变成常规的硬盘分区,面对这种转换需求,我们是否能够简单地将动态卷直接转换成硬盘分区呢?
事实上,Windows系统只支持从磁盘分区到动态卷的顺向转换过程,而不支持从动态卷到磁盘分区的逆向转换过程。一旦我们将磁盘分区转换成动态卷后,一般就无法再转换成磁盘分区了;不过,我们如果先前对硬盘分区中的内容已经做了备份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只要进行一下重新分区操作,就能将动态卷恢复成磁盘分区了,到时候再将已经备份好的分区内容恢复到指定分区中就可以了。
2、巧妙查看,证实是否有人访问硬盘
在多人共同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的办公场所中,即使我们设置了不同的使用帐号,但是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计算机主人不在时,偷偷窥探硬盘中的隐私信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查清楚自己硬盘中的隐私信息是否被非法分子偷看过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只要巧妙设置一下系统,让系统的"事件查看器"为我们暗中监视偷窥硬盘的行为,下面就是具体的设置过程:
首先在本地系统的桌面中依次单击"开始"/"运行"命令,打开系统的运行对话框,在其中输入字符串命令"gpedit.msc",单击"确定"按钮后,进入到本地系统的组策略编辑窗口;
其次在该编辑窗口中,先将鼠标定位于"计算机配置"选项上,然后用鼠标双击该选项,在其后弹出的组策略分支下面依次选中"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审核策略"文件夹,并在"审核策略"文件夹所对应的右侧显示窗格中,找到"审核登录事件"选项,用鼠标双击该选项打开属性设置窗口,将该设置窗口中的"成功"和"失败"复选项选中,再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组策略编辑界面;
日后用鼠标右键单击系统桌面中的"我的电脑"图标,从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管理"命令,打开本地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窗口;在该管理窗口的左侧显示区域中,依次展开"系统工具"/"事件查看器"/"安全性"分支,在对应"安全性"的右侧显示窗格中我们就能发现系统记录下的登录行为,用鼠标双击就能查看到硬盘访问的详细信息了,要是其中有"登录类型"为2的事件时,那就表示有人已经登录本地系统访问过硬盘中的隐私文件了,我们还能查看到具体的时间。
3、自己动手,个性化硬盘显示图标
在默认状态下,我们发现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显示图标几乎都是毫无个性的灰色图标,长时间地面对这些图标后,我们操作计算机的心情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自己动手来设置一个具有个性特色的硬盘显示图标,下
|
阅读全文(2863)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什么是“原生”显卡? |
什么是“原生”显卡?
现在主流市场上的显示卡有两种接口,一种叫AGP接口,一种叫PCIE接口,这两种接口是完全不兼容的(比如PCIE接口的显示卡不可以插在AGP接口上)。PCIE是Intel提出的新接口方案,可以提供比AGP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
由于这两种接口不兼容,所以显示核心厂商就要分别针对AGP和PCIE设计生产不同的显示核心,为 AGP 设计的核心就叫做“原生”AGP核心,为PCIE接口设计的核心就叫做“原生”PCIE 核心。
虽然AGP接口是老接口,但目前处于AGP和PCIE交接的市场阶段,AGP仍然是占有一部分市场,显示核心厂商为了节省核心设计成本,更好的调配库存,就使用了一种转接芯片(也就是桥接芯片),可以将AGP和PCIE接口的数据互换。比如,原生AGP接口的核心,只要连接上一片AGP转PCIE的桥接芯片,就可以在PCIE接口上使用了,PCIE核心也是一样。以这种方式来生产的显示卡,就称为“非原生”显卡。
|
阅读全文(296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显卡显存到底需要多大? |
显卡显存到底需要多大?
显存,直意就是显示缓存,主要作用就是将显示芯片处理的数据临时储存起来,这些数据包括已经处理和将要处理的数据,所以显示芯片和显存之间的通道就十分的重要,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显卡的性能。
我们说到显存,常会说到64MB、128MB、256MB等等数据,这些都是指的是显存的容量。在这里简单地给大家一个计算公式,显存容量=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颜色位数/8bit。当在进行2D应用时,比如在1024×768×32的显示模式下,那么需要的显存容量=1024×768×32bit/8bit=3145728 byte=3.072MB,这只是2D应用,如果是在使用3D应用时,那么需要的显存容量=1024×768×32bit×3/8bit=9437184byte=9.216MB,当然,这些都是应用时的最低需求(显示需求),还必须有一定的显存容量来专门存放纹理数据或Z-Buffer数据,否则当显存容量被显示资源完全占用时,系统会自动调用内存作为纹理显存使用,而在速度上内存是无法和显存相比的了,这样的二次调用自然会导致显示性能下降。
通常在高分辨率和开启全屏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后,对显存容量提出更高要求,通常在2048x1536 4xAA 16xAF环境下,256M版本的显卡已经不能动了,这个也有人提到过,但是频率相同的512M版本依然流畅,这是相当极端的显现。
当然显存速度跟显存容量同样重要,显存速度越快可以提供更大的数据带宽,这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在顶级8800GTX中,384bit 1800Mhz的GDDR3提供了超过80G/S的带宽,2048x1536 4xAA 16xAF已经不是问题。 而现在热门的7300GT和7600GS都会搭配1.4ns或者更高等级的显存,1400Mhz频率提升22.4GB/S的数据带宽。
|
阅读全文(3602)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CPU常见故障 |
CPU常见故障
电脑用久了,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在众多电脑故障中,板卡类出现机率最大。CPU虽然是电脑中重要的配件,但出现故障的机率相当少,常见的CPU故障大致有以下几种:散热故障、重启故障、黑屏故障及超频故障。由于CPU本身出现故障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大部分故障都是因为用户粗心大意造成的。
案件一:CPU损坏导致电脑不断地重启
故障现象:朋友一台组装机,最近出现不断重启,其表现为有时刚刚出现启动画面即重启,或者进入系统后不久就重启。
分析解决:因为本机已通过ADSL连入宽带网,而且近期网上病毒肆虐,所以先查杀病毒,问题依旧。朋友曾下载和试用各种软件,于是重新格式化硬盘安装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出现蓝屏和死机的现象,跳过错误提示后,总算装完了系统。
可是,系统不断重启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朋友电脑买来有3年了,很少对机箱进行过清理,是不是内部灰尘过多引发的硬件接触不良呢?打开机箱,对重要的部件如电源、CPU风扇、内存进行了清洁和擦拭。完工后重新开机,电脑依然不断重启。到这时候,我意识到可能某个电脑硬件出了问题。首先电源的疑问最大,直接更换了某名牌300W的电源,故障依旧。随后,我只有拿出了杀手锏—“最小系统法”。保留系统启动必备的硬件进行故障排查,结果电脑依然不断重启,不过这就圈定了引起故障的嫌疑范围。接着祭出“换件大法”,直到更换CPU并安装良好后,故障才消失,系统重启的元凶居然是CPU!原来,朋友电脑的CPU曾更换过风扇和散热器。由于安装不当造成散热器和CPU接触不良,影响了CPU的散热,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大大缩短了CPU的寿命。
总结:对于一般的电脑故障,如果不是系统彻底瘫痪,我们很少怀疑到CPU损坏的可能。但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在发生故障时,我们要谨慎、小心地按顺序认真排查,不放过一丝可疑,就能找到故障的真正所在。
案例二:“低温”工作也能把CPU烧毁
故障现象:笔者的一位朋友曾做这样一个测试,将台式机Celeron D处理器运行于标准频率下(没有超频),通过电吹风加热到55摄氏度(利用主板温度监测功能得到),只要运行CPU占用率高的程序,一会就死机;而把Celeron D超频后,系统温度为50摄氏度左右,运行Quake十多分钟才死机。估计此时温度已经超过55摄氏度,而其内核的温度通过实测,发现已达到86.4摄氏度。后来发现CPU在这样的低温下运行差一点就烧毁了。但他发现笔记本电脑却没有出现这种“表里不一”的问题。
故障分析:原来这是主板检测到的CPU温度迷惑了我们。其实现在台式机主板报告的CPU温度根本不是其内核温度,因为台式机主板常见的测温探头根本就没有和CPU散热片或CPU接触,测量的只是CPU附近的空气温度。这才造成不少CPU在看似低温的情况下烧毁。从Intel公布的数据来看,Pentium的温度极限在85摄氏度,如果大家丧失警惕,偏信主板的报告,以为自己的CPU还运行在低温状态下,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不会出现这种差异?原来笔记本中对CPU测温采用的是热敏电阻,测温点在CPU底部,如果直接读数,其实温度并没有这么高,而其显示的监控温度经过了校正,比测量的温度高,这样就更加接近CPU的内核温度。所以大部分笔记本测试的CPU
|
阅读全文(1677)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CPU风扇的认识误区 |
CPU风扇的认识误区
1、使用降温软件肯定能降低CPU温度
从降温软件的工作原理上分析,降温软件能利用HLT指令让CPU进入了“睡眠”状态,使用它们应该能降低CPU温度,笔者曾经也特意在Win95操作系统下试用了一下降温软件,检测到这种软件的确可以让CPU温度下降3度左右,但我们此时千万不能以点带面地认为,降温软件能在任何工作环境下都能有效降低CPU温度。因为笔者后来在Win98操作系统下,使用了同样的降温软件,发现CPU在空闲时的温度并没有明显降低,有时反而温度会略微偏高一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类似Win98、WinXP以及Win2000之类的操作系统,它本身已经具有了降温软件的功能,在对CPU降温环节方面已经进行了改进,让CPU空闲时能自动降温;如果我们此时再在这些操作系统中运行其他降温程序的话,这些过多的自动降温程序反而会相互干扰,造成系统无法调用HLT指令来控制CPU进入睡眠状态,从而会破坏操作系统本身的降温功效,甚至会导致系统在使用了降温软件后CPU温度直线上升。因此,那种认为使用降温软件肯定能降低CPU温度的说法显示是不正确的。
2、风扇功率越大散热效果肯定更好
从理论上分析,风扇功率越大散热效果应该就越好,但这样的理论成立是在一定的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在风扇的运行功率不超过额定运行功率的条件下,功率越大的风扇通常它的风力也越强劲,散热的效果也越好。而风扇的功率与风扇的转速又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风扇的转速越高,风扇也就越强劲有力。目前一般电脑市场上出售的都是直流12V的,功率则从0.X瓦到2.X瓦不等,这其中的功率大小就需要根据你的CPU发热量来选择了,理论上是选择功率略大一些的更好一些,因为这种风扇的转速要高一些。但笔者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片面地强调高功率,这需要同计算机本身的功率要相匹配,如果功率过大,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冷却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计算机的工作负荷,从而会产生恶循环,最终缩短了CPU风扇的寿命。因此,我们用户在选择CPU风扇时,不能错误认为风扇功率大其散热效果肯定会好,而应该根据够用原则来选择与自己电脑相匹配的风扇。 3、散热风扇的运行效果与环境温度无关
由于CPU散热风扇常常工作在室内环境中,而室内温度恰好可以保证散热风扇能高速顺畅地运转,于是许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散热风扇的运行效果与环境温度无关,其实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人是没有在条件恶劣、温度低下的环境中运行过电脑,一旦到了温度极低的冰天雪地中使用电脑时,哪怕是刚刚新买的CPU散热风扇,用不了多长时间,您就能感觉到散热风扇的运行效果很差,表现出来的外在现象是运行过程中噪音很大,在刚刚启动计算机的那一刹那转动不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涂抹在散热风扇的转轴上的润滑油失效,致使散热风扇在初期启动时转动很艰难,严重的话就会发出噪音很大的震动,因此为了能保证散热风扇有良好的运行效果,我们除了要注意使用环境的温度外,还要特别给风扇加注防冻润滑油,以确保CPU散热风扇也能在低温条件下正常运行。
4、散热风扇装反的话风扇就不能转动
您有没有将散热风扇的卡子装反过?当然,谁也不愿意尝试将自己的散热风扇装反,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一不小心将散热风扇装
|
阅读全文(1590)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计算机应用]USB键盘间歇性失效解决方法 |
USB键盘间歇性失效解决方法
自从去年10月起,有很多品牌电脑的USB键盘出现了间歇性失效的情况,USB键盘经常莫名其妙的不能使用,但重起一次WinXP或者换个接口又好了。如此反复,另很多用户十分烦恼。这其中,戴尔台式机也存在该问题。经过戴尔工程师的仔细寻找,终于发现这是由于QQ 2005 Bate3以上版本(包括现在的2006 bate2) 提供了所谓密码保护功能,此功能与USB键盘冲突,导致此问题的出现。为此,戴尔的工程师们找到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可以轻松的解决问题,我们在此拿出来与众品牌机用户分享。
USB键盘出现莫名问题
症结在于QQ新版本的新功能,与USB键盘有冲突
解决方法
1、在QQ文件夹中删除2个文件
npkcrypt与npkcusb,其位置在QQ默认文件夹c:\program files\tencent\QQ中(路径依个人安装位置而定)
2、修改注册表
开始->运行->Regedit,出现注册表编辑器
删除此目录下所有以Vid打头的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Enum\USB\,每个都删除(在删除每个键值时,先将每个键值的权限改成完全控制,就可以删除该键值了)
解决步骤图示
先在QQ文件夹中删除2个文件
而后在运行栏中敲入Regedit,出现注册表编辑器
修改此目录下所有以Vid打头的键值的修改权限
删除 |
[计算机应用]影响DDR2内存的关键参数 |
影响DDR2内存的关键参数
在众多ddr2参数值里面,cas latency control(简称cl值)这个参数最为人们熟悉,很多玩家在超频的时候,就非常看重这个参数调整从理论上说,这个cl值越低,内存跑的速度越快,但同时也增加了内存的不稳定性。在这里,笔者建议各位玩家在设置cl值的时候,要注意手中的内存承受能力。盲目将数值调低,是非常之不明智的做法。对于目前的ddr2平台来说,我们就认为选4、5这个两个cl值较为适宜,而3、6这两个cl值,前者对ddr2超频能力有着极高要求,并且需要加一定手段才达成,而后者则需要需要特定环境下才设定(譬如内存频率高达1g以上,cl值就要相应地调高)。
内存的cl值设定
提醒:内存频率越低,那么就将cl值调低,这样做是提升系统性能的最佳方法;当将内存频率超频至高频的时候,就要将cl值调高,这样做是保证超频成功的处理方法。cl值为3多适用于ddr2 800、ddr2 1066这些高频内存上,而普通的ddr2 667内存尽量控制设定在4、5这两个cl值。
|
阅读全文(2157)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