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general]从有声图书说技术 |
明蓝 发表于 2005/6/17 16:20:51 | 纽约公共图书馆在星期一(2005-6-13)发布了700本声音图书(audio books),可以下载到PC、CD机以及其他视听设备上。
不过,要使用有声图书,需要用library card number去注册,即只有该馆的读者(NYPL card holders)才能使用,且需要OverDrive Media Console(大概是一种阅读软件吧)。
可参见:http://www.msnbc.msn.com/id/8207371/或NYPL自己的主页http://nypl.org/。
有声图书不奇怪,我奇怪的是它采用了与方正apabi差不多的业务模式。读者可以借10本有声图书,21天后自动失效。失效后这一“复本”才能被另外的读者所借。
依然是用技术手段扼杀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数字资源的无限可复制性。
想到韩信的一生: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女人。是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同样的萧何,不一样的作用?政治因素掺和在其中是也。
那么技术呢?我曾Keven的博客中回过一个帖子,论述“技术作为替罪的羔羊在图林徜徉”,并列了三点补充:
第一,这个图林是我们自己国内的图林;这里的技术是广义的技术,甚至包括了元数据;第二,之所以用“徜徉”这么悠闲的词,是想说明在图书馆界,毕竟技术还是很受重视的;第三,技术作为替罪的羔羊嘛,技术本身也有一定的责任。国内的技术水平(包括管理水平与实现思路上本身有所欠缺,不仅仅是在数字图书馆领域,在国内DL算是阳春白雪了,很多图书馆连最基本的图书馆自动化都还很不完善)。
主要是想说明一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器再利,也是在人的手中,用得好与不好,都不是器所能决定的。所以,近几年来,充斥着种种有理无理对信息技术的诟病,综合说来,技术是作为替罪的羔羊在图林徜徉的,应该对技术有个清醒而公平的认识。
再联想到有声图书、电子图书的业务模式,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不仅图书馆在本质上有对社会的依附性,技术同样有着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依附性。在各方面力量博弈的基础上,就产生了上述以技术制衡技术的商务模式或说业务模式。
方正阿帕比刚出来时,我曾在心底断言,这类业务模式不会长久的,也许将来会沦为笑话。事实证明是我错了,看问题太过天真、片面与主观。
|
|
|
| 回复:从有声图书说技术 |
|
keven(游客)发表评论于2005/6/18 9:14:07 | 新技术在找到适合它的生存环境(包括商务模式)之前,必须依附于前一时代强者,除非是那些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
|
|
» 1 »
|
|
.: 公告
我的分类:“春雨楼头”是平时自己对生活的所思所虑,不涉及专业。“平芜尽处”是专业上的所想所惑,不局限于任何主题,day after day主要是英文学习方面的。从2007年8月份起,专业上的内容都放到“图林茶”中去了,这里只写专业以外的东东啰:)。
|
|
|
| « | October 2025 |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我的分类(专题)
|
|
blog名称:花生壳 日志总数:450 评论数量:771 留言数量:6 访问次数:7299260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4日 |
|
.: 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