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25»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公告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首页(33)
超越爱因斯坦(22)


最新日志
超越爱因斯坦 ——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质子、电子生产流水线
引力场与反引力场
传统原子模型存在致命缺陷
化合引力场
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超大统一之路
超越爱因斯坦 ——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时间和空间是宇宙程序的必要编码
协调量子力学与牛顿、爱因斯坦自然哲学体系
宇宙公式

地球生命的形成

最新回复
回复:宇宙为什么存在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引力场与反引力场
★第二代GCDN 网站加速宝,网络新技术

留言板
签写新留言

高深

统计
blog名称:超越爱因斯坦
日志总数:33
评论数量:16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113500
建立时间:2005年6月4日

链接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超越爱因斯坦]宇宙存在四类程序
卢杲 发表于 2005/6/4 17:26:51

第四章   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宇宙程序”已有论述,笔者同时发现宇宙中存在四类程序,即宇宙程序、社会程序、大脑程序、计算机程序。宇宙秩序之对于宇宙程序,社会秩序之对于社会程序,大脑(心灵)的秩序之对于大脑程序,是人类跨入信息时代后,对宇宙万物更高层次的认识。以下是笔者对社会程序、大脑程序、计算机程序的论述。 §4.1  社会程序 秩序是普遍的现象,大到宏观宇宙,小到生物体、分子、原子,无处不有秩序,无物不需秩序。自然界中有秩序,人类社会也有秩序,而且秩序在人类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为使群体免于溃散也会强烈倾向于建立法律控制制度。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虽有区别,但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社会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首先,它的意义在于消除混乱、维护安全,从而避免社会失序而崩溃。从个体角度来说,社会秩序使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行为可以作出预测。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里,人们只要根据秩序和规则进行活动,他就不会受到别人的攻击和侵害,所以,秩序带给人的是安全感。同时,秩序带来的行为的可预测性,也使人与人的合作成为可能。在自然界,秩序是密切地与规律性联系在一起的,等到演化出人类社会之后,规律又往往体现为种种的规则。可以说,社会秩序与规则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没有规则,就没有社会的秩序。社会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内核,人们甚至将二者在等义上使用。在原始社会,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国家出现以后,主要的规则则是法律。 秩序意味着和谐、均衡、协调、有次序、稳定、一致、连续性、顺利。 法律秩序是从法律的立场进行观察,从其组织成分的法律职能进行考虑的,存在于特殊社会中的人、机构、关系原则和规则的总体,它被当作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有机的社会。 纵观美学史,我们发现,不仅秩序与和谐之间有着高度的一致,而且它们常常被用来解释美的本质,描述美的特征。同时,和谐虽然不能与秩序等同,但秩序总意味着起码的和谐,和谐总是有秩序的和谐。可以说,没有和谐就谈不上秩序,而没有秩序则也说不上有和谐。和谐是矛盾统一性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表示事物发展的协调性、有序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合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提出美是和谐的概念,他们认为“和谐是杂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宇宙”(cosmos)这个词在希腊就包含着“和谐、数量、秩序”等意义。亚里士多德也用秩序与和谐来解释美,他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他同时把生物有机体的思想运用到美学中来,释美为和谐,“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 人们是按照规则办事,而且是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正确的实践规则之后,才能在按照规则办事时“间接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就是自然规律,社会也是一种自然,只不过这种“自然”加入了文化因素,社会=自然+文化,是人类根据自身的认知对自然中某一区域加以改建,也就是说,社会及社会程序是大脑程序与宇宙程序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宇宙程序起到基础的根本的作用,它决定着资源的丰贫与社会的存在。如果大脑程序(人的思想)严重违背宇宙程序(自然规律),必将使社会无序运行,直至消亡,如战争、内乱、瘟疫流行、生态环境灾变。 战争与内乱是因国家掌权者的思想(大脑程序)没有遵循宇宙程序的“和谐、有序”原则,使社会运行失序,饥荒遍野,民不聊生,或因贪图它国的财富,思想为“魔”控制,最终导致国家社会的消亡。 瘟疫流行和生态环境灾变则源于人们对自然规律(宇宙程序)的无知,没有遵循它,即“逆天而行”,结果必将自取灭亡。 规则是与人的行为或行为的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规则是为了指导人的行为而制定出来的,有了规则,人们也就要照章办事的。 制度化规则与道德是整合社会秩序的两种方式,德性是人类内在生活世界秩序的表征,而制度化规则是人类外在生活世界秩序的筹划,秩序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不管是内在生活世界还是外在生活世界,基本的秩序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总是与某种特定的社会群体,及其相应的制度化规则结构相关联。相对于制度化比规则这一外在的形式,德性则更多地体现了道德的内在维度,制度化规则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个体的外在制约,而德性的外化却要通过具体化为个体自身的道德意识来实现。对于人的价值迷失、社会失范、个体越轨行为的泛滥,不能说道德没有责任。社会秩序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的社会规范就是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规则,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维护共同生活的需要,为了协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交互作用而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则。 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反映,是对社会关系的具体化。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是确定与调整人共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的文化模式。 道德最初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套辨别是与非、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价值标准,是由习俗发展而来,以后经领导层的提炼和整理成为教化人的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和控制方式。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 风俗习惯也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社会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A·罗斯提出的,按照罗斯的解释,在社会控制的具体方式上包括了法律、道德、舆论、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教育、个人理想、礼仪、艺术、人格、启蒙、社会价值观、伦理法则等近20种控制工具。他认为社会控制就是由这许多控制工具形成的控制体系,从而维持着社会秩序。 法律具有有效地控制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首先,法律是防止作恶的有力武器,具有制恶的价值。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所反映的是公意和公正,既具有意志的普遍性,又具有对象的普遍性,其次,法律是制约行为的基本方式,具有规范的价值,社会的秩序需要依据一定的规则来建立和维持,要使行为遵守秩序所要求的规则,必须明确规定这种规则,并通过有效的制约措施使之为人们普遍遵循,法律正是建立社会秩序的最基本规范和使行为纳入这种基本规范的制约机制。行为的规范是多方面的,但法律规范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第三,法律是调节冲突的有效手段,具有协调的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各种冲突在所难免,特别是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竞争更经常地导致冲突。冲突是破坏社会稳定和伦理秩序的重要根源,要避免和调解冲突,必须有公正而有效的社会裁决调节机制,法律就是这种避免无序竞争,调节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制约机制。 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秩序的建立必定要借助一定的行为规则,在所有规则中,法律和道德就是两种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规则。 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的调控有两个基本的和共同的运作机制,就是规则和原则。法律和道德正是通过它们所包含的规则和原则而成为行为的指南。其中,“规则”是客观性和有效性的基本来源,“原则”则追求价值性和合理性,规则和原则对人的行为都有约束的功能,是两者之间存在重大区别。 法律和道德都由规则和原则组成,区别在于原则的地位和运作方式不同,在法律方面,原则的作用场所主要在立法而不执法的过程中,法治要求执法必须完全按照规则行事,于是,法律的调控机制就是由规则、原则和强制性的组织三要素构成。道德则不同,由于道德调控具有更大的“原则性”,并且,正是通过这种“原则性”的运作体现其价值合理性和行为主体性。因此,道德的调控除了规则和原则两个机制之外,还需要另一个更重要的机制,这就是美德。什么是美德?美德是人们合乎道德地行事的品质。 规则为法律和伦理共有,法律的规则和伦理的规则在相当程度上相联相通,构成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础,法律和伦理的一些基本概念,不仅要体现规则的要求,更要体现原则的精神,最终还要通过主体的美德获得落实并赋予价值合理性。美德,即体现法律和伦理的区别,更体现法律和伦理在根本精神上的深层联系。 正义是法律和伦理共同追求的基本的价值之一。 道德与社会秩序之间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道德有赖于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的支撑;另一方面,道德又是公平与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前提,特别是当政府实现了道德化,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自由与秩序是一种充分协同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社会良性发展,只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提供给人们足够的自由,不然内乱四起,民不聊生,连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安全感都没有,何来真正自由。社会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同时,只有足够的自由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在社会中,人民畅所欲言,通过议会制定法律,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而且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人民畅所欲言能使政府及时纠正社会弊端,或修改法律条款,适应时代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发展。在理想的状态之下,自由与秩序是同一的。 在本文中,秩序与程序有等同意义,如社会秩序中的“交通秩序”则完全可以由一套计算机程序来控制,又如社会秩序中的司法程序、办事程序,又如立法程序是以法律的确定为目标连续发展的一个系统的过程。 人类社会的有序运行依赖于各种“规则”,人要立足于社会,其大脑中必然输入各种“规则”,“规则”在人类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没有“规则”一切都将乱套,“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人类社会生活及其秩序的建立必定要借助一定的行为规则。社会的运行就是在运行各种“社会程序”,人的言行就是在运行“大脑程序”。 法律、伦理道德、价值观、世界观及其它社会规范、社会习俗、社会运行机制、言行规则(游戏规则)都是社会程序、大脑程序的重要编码。 社会程序是由各种社会规则组成,如各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艺术、体育竞赛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就是由各种规则编织成的。 社会规范意味着为行为规定某种“度”,规范作为普遍行为准则。社会秩序是指人的社会活动、行为具有一致性、连续性、确定性。 政治学研究的是政治秩序(政治程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秩序(经济运行程序)。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心灵的秩序(大脑程序)。法学研究的是使社会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法律秩序(法律程序)。语言学研究的是人类语言的秩序(语言程序)。艺术及艺术科学研究的是各种艺术门类的规则(艺术程序),也就是“美的秩序”。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也可以此类推,这些学科分别研究的是适用于人类社会某一特定领域的规则,也就是运行程序。 文化是历史的、当代的社会程序、大脑程序相互交融的产物。历史学研究的是过去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程序(社会运行机制)。文学作品是一类用抽象的文字描绘的社会程序——假想的社会运行过程。当这些程序输入大脑,使人体产生一系列与身处真实场景相似的生化反应,使人产生快感、痛苦、悲伤或愤怒。教育是向人脑输入社会程序(社会规范)、大脑程序(思想)、宇宙程序(自然科学知识)的方式、方法。传媒、出版业是向人脑输入(读者)或从人脑输出(作者)社会程序、大脑程序、宇宙程序的工具。 在社会中,社会程序按照各种规则运行。在人脑中,“大脑程序”同样按照各种规则运行,以适应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程序)。在自然界,宇宙程序按照各种自然规律运行,计算机程序也是由各种硬性规则组成,不按设定的规则操作,就被视为“非法”。 人们日常办事过程也就是办事流程、办事程序,众多社会程序的有序运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社会程序、人的思想(大脑程序)必须顺应宇宙程序,因为它是我们的生存之本,违反宇宙程序就是违反自然规律,违背科学与真理。 自然规律是客观自在的,规律的存在与否是不依人的认识和意志为转移的,人只能发现规律而不能制定规律。自然规律在人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必然愈来愈多地依靠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自然规律具有不容置疑的绝对意义,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必须遵循它,因此,凡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行为都是有道德的行为。人类开发、利用地球,要选择符合自然规律,顺乎自然道路,这条道路的标准就是要保持地球生态及其环境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协调性,这具有绝对性的意义。人类开发和利用地球的社会活动,不能超出自然生态的平衡系统,应当避免损害自然生态内在的自动调节机制,否则,自然生态的再生机制就会丧失或减弱,并将导致人类最终利益受到损害。地球在其存在的数十亿年间,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智慧”,持续发展,不断演化为完整的、和谐的系统。人类要从自然的“能力”和“智慧”中,获取置身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机制,就是要学会如何在自然中系统地、和谐地生存和发展。“遵循自然”就是遵循“宇宙程序”,而科学是探索宇宙程序的最有力的工具。 生态哲学认为,地球是活的系统,它被称为“盖娅”,是生命系统,已经经历了前生物阶段、生物阶段和人类阶段的演化。笔者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太阳,地球的生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银河系,太阳系就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宇宙,银河系就不可能形成,因此宇宙是总的生命系统,是最大的活的系统。  现代生态伦理学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揭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并以此基础形成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全人类的共同道德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类和自然正走一条相互抵触的道路,由于片面的物质利益,对自然资源的争夺、占有和权力欲望的膨胀,造成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对立和战争。过分注重金钱和物质享受,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社会的冷漠、心灵的孤寂,使人们失落感日甚。所有这些词题无疑都和二十世纪以来无限制地追求物质利益,而精神领域却日渐陷入危机有关。人类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源于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阅读全文(132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035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54106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