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25»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公告
暂无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首页(33)
超越爱因斯坦(22)


最新日志
超越爱因斯坦 ——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质子、电子生产流水线
引力场与反引力场
传统原子模型存在致命缺陷
化合引力场
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超大统一之路
超越爱因斯坦 ——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时间和空间是宇宙程序的必要编码
协调量子力学与牛顿、爱因斯坦自然哲学体系
宇宙公式

地球生命的形成

最新回复
回复:宇宙为什么存在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宇宙大爆炸前后发生的事件
回复:引力场与反引力场
★第二代GCDN 网站加速宝,网络新技术

留言板
签写新留言

高深

统计
blog名称:超越爱因斯坦
日志总数:33
评论数量:16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114028
建立时间:2005年6月4日

链接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超越爱因斯坦]宇宙唯一真理体系
卢杲 发表于 2005/6/4 17:19:36

§2.6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性和合理性,笔者认为真理必然是合理的,合理是真理的基本条件,只有那些经历了历史(时间、空间)考验的、长盛不衰的理念,才能升级为“真理”,如“和平”、“秩序”理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许多理念或理论在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域存在合理性,但大多会被历史老人所“证伪”。事实胜于雄辩,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实证这一关,才能确定其为“真理”。 那么合理性的标准是什么呢?有没有一种跨时代的合理性标准呢?也许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合理性就是人的信念和所为与文化的一致性、兼容性、自给性、无矛盾性等。难道奴隶制社会的专制压迫制度在当时是合理的呢?不!因为这种所谓的合理性违背宇宙永恒的真理——和谐。奴隶制社会没有社会的和谐,人的和谐,因此任何社会合理性理论必须用已知的真理检验,真理是检验社会合理性理论的最终标准。由于人类时常被私欲、偏见所迷惑,因此在社会上必须建立科学、真理的绝对权威,通过民主、科学的立法,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行进在真理的大道上。 自然科学的真理就是自然规律,宇宙秩序,宇宙程序,是客观真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就是指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健康持续发展的秩序。“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水是氢氧化合物”,“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等属于自然科学真理片断,“善、爱、和平、和谐、秩序、团结互助、民主、自由、法治、公正、公平、正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真理片断,社会程序、人脑程序的编码。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人文社会科学真理体系”,那就是“和谐”,和谐意味着“秩序、平衡”,“秩序、平衡”意味着“法治、道德、善、爱、和平、团结互助、和睦、民主、自由、公平、公正、正义、有节有度、人间天堂”,这些社会真理片断还有很多,可在经久不衰的褒义词中寻找,它们代表“好的、善的”。它们的对立面就是:“无序、混乱、专制、压迫、道德沦丧、物欲横行、邪恶、魔鬼、相互残杀、侵略战争、人间炼狱”。 人类社会的“和谐”态是顺应和谐的宇宙秩序的结果。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未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真理体系”也会不断发展,但这种整体的“和谐”态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代表着善的、正义的、向神的阵营,它的对立面就是“邪恶、魔鬼”的阵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历史,也就是神的力量最终战胜魔鬼的力量。 “民主、自由、法治”是宇宙的真理。在宇宙中,每一种原子、分子生而平等,彼此之间非常自由地进行繁杂的相互作用,即每一种原子、分子都拥有“民主、自由”的权利(可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往来相模拟),而这些原子、分子在相互作用中又遵循一定规律(宇宙程序),这些规则可与“法治”相模拟。宇宙万物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当然包括地球人类),因此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上“民主、自由、法治”的真理大道。 宇宙的真理只有一种,一套连贯的真理体系,而过去所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都只拥有部分真理,真理的片断,都有正确的成份,但都是不完备的,各种学派各执一份“片断真理”,各执一辞,并将这断“真理”放大,或走向极端化,排斥其它“真理片断”,这也是造成人类社会纷争不断的原因,只有将这些“真理片断”视为“模块”,按主次轻重、远近长短、分多层次在多维时空中进行重新组合,才能找到宇宙唯一的真理体系。这种真理体系分“自然科学真理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真理体系”两大主干,在两大主干又延伸出众多小分枝,所有这些都构成一套连贯的宇宙真理体系。(参见图83) 真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真理体系与自然科学真理体系必然是统一的,但这只是宏观、整体上的统一,即两种真理体系总体上都显现“和谐、秩序、平衡”状态,而在细微结构 上却有很大不同,甚至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种自然科学真理片断与“民主”这种人文社会科学真理片断。 “和谐有序、和平发展、团结互助、共同繁荣”是人类良性进化、社会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第二章       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威胁     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威胁有:(1)国际恐怖主义;(2)民族、种族冲突和领土争端;(3)地球环境灾变;(4)人口、资源、贫困问题。 这些所谓的全球问题,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就其空间范围讲,不是各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人类利益的重大问题,具有全世界性和全人类性;就其严重程度来讲,它不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般问题,而是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相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其解决的方式而言,全球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具有全球的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合作性。   §3.1  国际恐怖主义 国际恐怖组织正在谋求或已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一种最致命的组合。这种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如1995年,日本奥姆真理教对东京地铁等多个目标发动的“沙林”毒气袭击。如2001年10月,发生在美国的炭疽邮件恐怖袭击。美联邦调查局粉碎了“基地”组织用放射性武器(脏弹)袭击美国的计划。1992以来,已发现6起从前苏联地区走私浓缩铀和钚的案件。1998年,在莫斯科公园曾发现一起人为的放置放射性物质事件。2001年10月10日,土耳其海关人员在与叙利亚毗邻的边界截获一辆运有500公斤氰化钠剧毒品的卡车。笔者怀疑前几年发生在英国“口蹄疫”事件和美国的“西尼罗河病毒”事件,也是国际恐怖组织所为,因为如果是普通疫情,不可能是“多点源”的,即在很多地方同时爆发疫情。最为可怕的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国际恐怖组织必将最终获得“基因武器”(估计在3-10年之内)。由于现代国际交通便捷,他们对某国发动袭击,转基因病毒将从某国迅速扩散到全球,面对这种无药可治的“转基因病毒”,地球上97.4%的人口将因此死亡。被邪恶、魔鬼控制的恐怖分子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他们连自已的生命都可以不要,哪会爱惜别人的生命。 从当前国际恐怖活动的现状看,无论是在欧洲、前苏联地区,还是在亚洲或北美,许多活跃的恐怖组织都有自身的活动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联系。但如果更进一步地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会发现,实际上这些组织是在利用民族与宗教问题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旗帜。恐怖组织以极端民族主义为核心,宗教极端思潮为纽带,恐怖活动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危害不断扩大。 在冷战后,对国际恐怖主义影响最大的极端社会思潮还是民族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思潮。民族分裂势力接过民族主义思潮中的某些理论并作极端化的解释形成一种民族分裂主义怪论,其核心是不分时间与空间,绝对化地强调每一个民族都可以建立自已独立的民族国家。一些恐怖组织常常用“民族自决权”、“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等民族主义理论,为其分裂主权国家的恐怖活动辩解。这些组织不顾历史形成的现状,将本民族的利益凌架于其它民族的利益之上,不断诉诸暴力恐怖手段,企图从现有国家中分离出去。这不仅破坏民族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损害该国其它民族的利益,也不利于本民族自身的发展。 宗教极端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流派特指鼓吹可以对某些宗教教义作无限扩大化解释、极端化宣传的思潮。许多宗教极端势力正是利用宗教极端主义,诱使虔诚的信徒们从事恐怖活动。极端民族主义一旦与宗教极端主义结合,绝大多数势必发展成为恐怖主义。这就是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大多以“实现民族独立或高度自治”为目标、以复兴宗教为外衣、肆无忌弹地行恐怖暴力活动之实的主因,且已被国内外恐怖主义活动的事实所证明。正如有专家所言,不少从事恐怖活动的民族主义组织往往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它们一般是依靠并借助于宗教传统、宗教意识发展壮大,其口号更具号召力、更富煽动性,其活动也更加残酷、更具破坏力。   §3.2  民族、种族冲突和领土争端 一、民族主义和民族冲突 宗教极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是国际(国内)恐怖主义的最主要根源。不可否认,民族主义在历史上发挥过一些正面意义,但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主义越来越多地反面角色展现在世人面前,如造成国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民族分裂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由于民族主义情绪很容易走向极端,因此那些在国家或社会竞争中失利的民族很容易产生盲目的排外思想,甚至敌视主流社会,而他们的经济、军事力量远不及主流国家或主流社会,因此就采用不对称的各类恐怖袭击,希望通过恐怖手段达到某些目的。 “归根到底,民族主义是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所在的族群的偏爱,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逐步消亡。” 当人类步入“全球化”时代,这种狭隘意识就与时代潮流越来越不相称,这时的“团体”意识必须从“民族”级提升到“人类”级,保护全人类的利益就是保护自身的利益,因为我们同处一个地球,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同样受到环境灾变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威胁。 要消灭国际恐怖主义,必须根除宗教极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而“宇宙主义”正是化解之道。 “民族主义”已经呈现贬义化的倾向,如“极端民族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民族主义”、“泛民族主义”等反复出现,以及“民族主义”的内护性和排外性与全球化和现今国际社会的主流愿望相矛盾等因素,不免走向贬义化。 当今世界哪里是民族主义热点地区,哪里就是麻烦、混乱、冲突或战火纷飞之地。如前南斯拉夫和科索沃民族问题、西班牙“埃塔”组织运动、法国科西嘉民族独立运动、俄罗斯车臣问题、非洲大湖地区的部族仇杀、库尔德独立运动、塞浦路斯民族纷争、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问题、菲律宾棉兰佬岛问题,泛突厥主义问题、中亚极端民族主义问题、加拿大魁北克法裔民族独立问题、墨西哥“萨帕塔”解放军问题,等等。我们不难发现,以上这些热点问题无不和“民族主义”有关,有的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对国际社会来说,既不希望这些问题走向悲剧化,也不愿意看到这些问题的产生。 在逻辑上,“民族主义”是一个母概念,而“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等等都是其下面的子概念。从外延上讲,“民族主义”这个母概念的外延是其众多子概念的总和;从内涵上说,母概念的性质受到其所有子概念的综合影响,也就是说“民族主义”所有子概念的性质综合影响着“民族主义”这个母概念的性质。 从“民族主义”的概念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强调本民族的利益,这里把它叫做“民族主义”的“内护性”。这使得“民族主义”就像一个无形的护罩,护罩里面就是本民族的利益,护置外面就是外界的影响和要求。 回顾整个人类历史,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原始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部族,最后到现代民族,各个群体无不强调各自的利益,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各民族国家的联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要紧密,全球化日趋明显,这就要求各民族国家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互惠互让、广泛合作,成为新时期鲜明的特征。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双边和多边国际性问题不断增多,这更要求各民族国家的合作。反过来,假若哪个民族国家十分执着地坚持本方的最大利益,企望实现自己的“最佳方案”,并且达到了超过其它民族国家可以接受的程度,可以想象获得有关国际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能的。这种“执着”的行为经常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行为,但在实际上往往因为阻碍了国际问题的解决,而被认为是问题的症结。这在多边关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民族主义的“内护性”还只是一种防守型民族主义的话,那民族主义的“排外性”应是最有明显的进攻性,甚至有着巨大的破坏性。像许多类型的民族主义,如“极端民族主义”、“泛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等等,都具有明显的排外性和进攻性。 当今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泛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种族民族主义”。如中东和中亚的伊斯兰极端民族主义、泛突厥主义,不仅具有排外性,而且这种排外性已经达到了狂热化的程度,对地区安全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中东和中亚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和宗教民族主义组织,许多都是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全世界穆斯林联合起来,共同拥戴一位哈里发,在《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伊斯兰帝国。为此,他们采取了诸多手段,包括恐怖主义活动来达到目的。泛突厥主义是一种主张将所有操突厥语的民族联合起来,在土耳其、俄罗斯、高加索和中亚各国、中国和伊朗、阿富汗等地建立“大突厥斯坦”的民族主义思潮和势力。所谓的“东突”就是其中的一种。这几种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民族主义和泛突厥主义,都具有强烈和狂热的“排外性”。由于他们极大地威胁到有关国家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而且因为经常采取恐怖活动,因而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打击。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一起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为“三股恶势力”,“东突”也已被认为是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至于“种族民族主义”和“部族民族主义”,如德国纳粹和发生在非洲大湖地区的民族大仇杀,其排外性更具有进攻性和破坏性。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民族主义的“排外性”经常和人类维护和平现状的和平是一对矛盾,而这种矛盾使得“民族主义”不可避免地含有了贬义化的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族问题将日趋政治化、复杂化和长期化,再加上“民族自决权”在许多地方的滥用以及某些势力的从中作梗,民族冲突发生的危险性仍将长期存在并有加剧的可能。伦敦防务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位资深专家预测“民族冲突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政治问题。民族自决的教义作为20世纪的典型教义之一,将成为21世纪的咒语”;就连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也曾惊呼“民族冲突成了新时代的核炸弹。”    

阅读全文(1205)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91484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