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eptem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公告 |
My blog is about my major : network security.the most papers are talk about it ,I like my major ,i wish you could find what's you need in it. |
统计 |
blog名称:我的IT人生 日志总数:78 评论数量:185 留言数量:-1 访问次数:527254 建立时间:2006年4月5日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linux]compatible , enhanced ide, enhanced ahci 模式 |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compatible: 常用于在SATA硬盘上安装XP;enhanced ide: 加强版的IDE硬盘;enhanced ahci: SATA硬盘的读取模式,安装系统时需要SATA驱动;详细如下: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AHCI
AHCI,全称为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 ATA 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其研发小组成员主要包括Intel、AMD、戴尔、Marvell、迈拓、微软、Red Hat、希捷和StorageGear等著名企业。
AHCI本质是一种PCI类设备,在系统内存总线和串行ATA设备内部逻辑之间扮演一种通用接口的角色(即它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中是通用的)。这个类设备描述了一个含控制和状态区域、命令序列入口表的通用系统内存结构;每个命令表入口包含SATA设备编程信息,和一个指向(用于在设备和主机传输数据的)描述表的指针。
AHCI通过包含一个PCI BAR(基址寄存器),来实现原生SATA功能。由于AHCI统一接口的研发成功,使得支持串行ATA产品的开发工作大为简化,操作系统和设备制造商省去了单独开发接口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统一接口上进行操作,可以实现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在内的诸多功能。
AHCI模式则与IDE模式相反,装系统时需要安装SATA驱动(而且貌似只有这个模式才能打开NCQ功能)。
RAID模式是要有两块硬盘才能实现的,具体情况可以参照一下网上组建RAID的文章,如果你只有一块硬盘就可以忽略它了。
补充: NCQ是一种新的硬盘技术,简单来说开启它之后从一个程序跳到另一个程序时速度会更快,要实现它首先就要在BIOS里选择AHCI模式,然后在装系统时安装相应的驱动(一般在主板驱动盘里有),安装好系统之后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了 。
一直以来SCSI硬盘在多任务负载下的表现能力为人称道,其根本的原因除了SCSI接口惊人的接口速率外,便是它的指令排序功能。以往的PATA、SATA硬盘也正是因为缺少一种指令优化执行功能而在性能上落后于SCSI硬盘。针对这一困境,Intel的AHCI 1.0规范首次引入的NCQ(Native Command Qu),它的应用能够大幅度减少硬盘无用的寻道次数和数据查找时间,这样就能显著增强多任务情况下硬盘的性能。
另外,作为SATA标准的改进版,Intel完善了Serial ATA II接口的详细规格,并表示串行ATA II的研发将属于AHCI统一接口的第二个阶段。而其中第一阶段从06年已经开始,不少厂商也推出Serial ATA接口的产品,包括硬盘和主板。但这仅仅是作为过渡,在第二阶段,Serial
ATA II将会凭借更高的信号传输速度直接取代SATA.
————————————理论结束,现在看看你的电脑是不是支持它
注:AHCI 需要英特尔? 应用程序加速器 4.1 或更高版本,并与下列控制器集线器一同置入芯片组:
英特尔? 82801GBM I/O 控制器集线器 (ICH7M) - 仅限 AHCI
英特尔? 82801GR I/O 控制器集线器 (ICH7R) - RAID 和 AHCI
英特尔? 82801GH I/O 控制器集线器 (ICH7DH) - RAID 和 AHCI
英特尔? 82801FR I/O 控制器集线器(ICH6R)- RAID 和 AHCI
英特尔? 82801FBM I/O 控制器集线器 (ICH6M) - 仅限 AHCI
基于 ICH7 和 ICH6 的芯片组,以及基于 ICH5 和 ICH5R 的芯片组,未使用 AHCI。
如果你的芯片不支持,千万不要乱用哦!
AHCI的解决方法!!
01.何谓AHCI功能?
全名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中译:进阶主机
控制器介面,它是 Intel 所主导的一项技术,可以发挥SATA
硬碟的潜在加速功能,大约可增加30%的硬碟读写速度。
02.何谓SATA硬碟?
指 Serial ATA硬碟,是由PATA:Parellel ATA演进;SATA目
前为主流,排线细、传输速度快,而PATA排线宽,速度较慢
,旧电脑硬碟都是用此架构,将被世代交替,俗称IDE硬碟,
故新买电脑要选择SATA硬碟,且需是SATA2的规格。
03.AHCI所需具备之要件?
-1.硬碟机必须有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 )原生伫列之
功能,一般都是SATA2的硬碟,目前市面上所贩卖的SATA
硬碟应该都是此规格。
-2.电脑主机板南桥晶片,要有支援AHCI的能力,故旧电脑是
无法享受。
-3.电脑BIOS要将AHCI功能打开,未打开也是无法享受。
04.如何开启AHCI功能?新安装作业系统(OS):
XP光碟开机安装系统,必须先按下F6载入具备AHCI功能
之SATA驱动程式 F6FLPY32.ZIP;那事先已经安装好XP
的电脑,未载入正确Driver之人士,不就要重灌电脑了吗?
05.作业系统已经存在,想补救,开启AHCI功能?
-1.先将SATA硬碟,插在非南桥晶片所支援的SATA插槽座,
例如JMicron晶片,不知外插卡可以吗?
-2.进入BIOS将JMicron晶片由BASIC改成AHCI模式。
-3.进入BIOS将INTEL晶片由IDE改成AHCI模式。
-4.进入XP,安装IMSM(Intel Matrix Storage Manager)
Intel® 矩阵储存技术 IATA621.EXE Driver。
-5.将SATA硬碟插回南桥ICH的SATA插槽,就可OK了!
是以韩国三星、LG为首的一批厂商开发的一种所谓的Super-Multi刻录机,目的是将所有的刻录标准一网打尽。这种所谓的Super-Multi产品就称为RAMBO(在三星选择进入DVD刻录领域时,它最先看中的是DVD-RAM,这可能是RAMBO一词的由来)。它是过去几种DVD刻录标准的集合,只是一种现行的叫法,而非一种新的刻录标准,它包含了DVD-Multi和DVD-Dual。Rambo光驱支持刻录盘片的格式包括CD-R/RW,DVD+R/RW,DVD-R/RW,DVD-RAM
IDE
IDE有多种含义
解释一:
集成设备电路,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一般会作为ATA硬件的接口,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
ATA/ATAPI控制器
PIO的英文拼写是“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是最早先的硬盘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速率低下,CPU占有率也很高,大量传输数据时会因为占用过多的CPU资源而导致系统停顿,无法进行其它的操作。PIO数据传输模式又分为PIO mode 0、PIO mode 1、PIO mode 2、PIO mode 3、PIO mode 4几种模式,数据传输速率从3.3MB/s到16.6MB/s不等。受限于传输速率低下和极高的CPU占有率,这种数据传输模式很快就被淘汰。
IDE架构剖析与发展趋势
Enhanced IDE接口历史(一)
1. AT ATTACHMENT (ATA):ATA接口是个人电脑上最具有实力的存储接口,ATA接口早先被广泛应用于IBM及其兼容机,它被定义为标准的硬盘接口。
2. ATA-1:ATA硬盘接口的第一代标准ANSI X3.279-1994,也就是早期的IDE接口。
3. ATA-2:ATA硬盘接口的第二代标准ANSI X3.279-1995,就是大家所知道的Fast ATA或者称之为Enhanced IDE(EIDE)接口。
4. Apple-ATA:Apple上使用的ATA接口,当然也是由标准的ATA接口演化而来的,在ANSI的国际标准提案申请为X3T9.2/90-143.Revision 3.1,这一个由标准ATA接口规格演化而来Apple-ATA支持IDE接口的硬盘LBA驱动模式,但是没有支持ATATP。
5. ATA-3:ATA硬盘接口的第三代标准ANSI X3T13/2008D Revision 7(draft),同样包含在Fast ATA或Enhanced IDE的接口之中,一般使用者大多都知道Fast ATA或是Enhanced IDE接口,而对原来Fast ATA或Enhanced IDE接口居然还包括了ATA-2以及ATA-3两组国际标准。
6. ATAPI:AT Attachment Packet Interface,这是ATA Protocol的延伸,被定义用来支持CD-ROM光驱以及Tape磁带机,这一个ATAPI Protocol容许硬盘以外的设备使用ATA数据线。
7. ATA/ATAPI-4:ATA硬盘接口的第四代标准ANSI X3T13/D96153(draft),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Ultra ATA或是Ultra DMA,这一个版本支持33MB/sec的数据传输率(in burst mode),相信各位读者对ATA-4/Ultra DMA都是比较熟悉的了。
8. ATA/ATAPI-5:这是目前ATA硬盘接口的比较新的一代标准,这一规格里规定的数据流传输速率(in
burst mode)为66MB/sec,并且加强了内部资料的检查与错误修正的算法,强化了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9. ATA/ATAPI-6:还有更新的一个标准,是ATA/ATAPI-5的改进,这一规格里规定的数据流传输速率(in
burst mode)为100MB/sec。
表一:
PIO驱动模式的资料传输速率
PIO Mode Cycle time Transfer Rate
PIO Mode 0 600ns 3.3Mbytes/sec
PIO Mode 1 383ns 5.2Mbytes/sec
PIO Mode 2 240ns 8.3Mbytes/sec
PIO Mode 3 180ns 11.1Mbytes/sec
PIO Mode 4 120ns 16.6Mbytes/sec
Enhanced IDE接口发展至今,ULTRA DIRECT MEMORY
ACCESS(ULTRA-DMA)的是目前最新的目前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Ultra-DMA的资料传输率最高可以达到ATA-3标准的四倍,也就是66.6Mbytes/sec。
实际上硬盘接口的鼻祖,除了SCSI界面以外,就是MFM/ST-506 Bus接口了,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才演进成为今天的Enhanced
IDE接口,而在Enhanced IDE之前的IDE/AT-BUS接口,则仅仅提供了PIO驱动模式,而没有DMA驱动模式,这两种驱动模式简单来讲区别主要是在数据传输时是否需要CPU来控制。在PIO模式下,任何一个硬盘的读取动作,都必须经过CPU来控制管理,所以只要硬盘读写动作频繁的时候,CPU的资源就被大量的消耗,今儿降低了电脑整体的效率。而在DMA模式下,硬盘和内存之间的数据可以直接交换,这样就不会占用CPU的资源,提高了电脑的整体效率。读者千万不要忽略掉从PIO到DMA的进步,事实上个人电脑内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必须运用系统的内存,毕竟CPU内部的缓存器容量太小了,所以凡是程序的读取、运算都必须在内存上操作,这样从硬盘到内存的数据交换就会非常频繁,所以简化这么一步对于电脑整体性能的提高还是非常突出的。
以前硬盘采用PIO模式的时候,只要一开始大量的硬盘读写操作,就会使得电脑的性能急剧下降,让人感觉电脑总在等待什么似的,实际上SCSI接口一开始也是采用PIO模式,后来也演变成了DMA模式,IDE/AT-BUS接口也不例外,到了PIO Mode 4驱动模式之后,IDE/AT-BUS接口已经成功的演化成为Enhanced IDE接口,驱动模式也由PIO Mode 4升级为Multi-word DMA Mode2,原本预计还有一个PIO Mode 5会问世的,但是DMA Mode已经出现,PIO Mode已经没有市场了。
所以读者可以认为Enhanced IDE接口的特点主要在于:驱动模式的改变,增加了对非硬盘存储设备的支持等,而且原本是一组的IDE界面现在也增加到了两组。
DMA的全名为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采用DMA驱动模式以后,CPU不再象往常那样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在硬盘的O/I操作上,DMA的意义就是在于让硬盘和内存直接沟通,所有的硬盘操作都不需要占用太多的CPU时间。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DMA Mode的相关资料。
DMA驱动模式资料传输速率
DMA Mode I/O Cycle time Transfer Rate
Single-word DMA Mode 0 900ns 2.1 Mbytes/sec
Single-word DMA Mode 1 480ns 4.2 Mbytes/sec
Single-word DMA Mode 2 240ns 8.4 Mbytes/sec
Multi-word DMA Mode 0 480ns 4.2 Mbytes/sec
|
阅读全文(6656) | 回复(0) | 编辑 | 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