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
blog名称:人在旅途 日志总数:175 评论数量:505 留言数量:13 访问次数:1673727 建立时间:2005年12月7日 |
生命是过客,人在旅途。奶奶是信基督教的,没啥文化,却养育了四子二女,还带过九个孙辈。老人家对生命的看法就是“人都是客人,迟早要回去的。”就以《人在旅途》来纪念她。

« | October 2025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公告 |
本人上传的源程序中可能引用或使用了第三方的库或程序,也可能是修改了第三方的例程甚至是源程序.所以本人上传的源程序禁止在以单纯学习为目的的任何以外场合使用,不然如果引起任何版权问题,本人不负任何责任. | |

|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调整中...
[生活点滴]回忆我的奶奶  |
人在旅途 发表于 2007/11/6 10:19:08 | 奶奶和我一起的经历实在不算很多.现在对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就是,我在前面奔跑玩耍着,奶奶跟在后面捧着我的饭碗苦口婆心地劝我再吃几口饭.
那时候我还很小,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住在淮海路使馆区附近的老房子里(上海有名的石窟楼)的一楼东厢房.房间很小,只有十二平方米,我和爸爸妈妈睡阁楼,奶奶睡下面.是不是很挤啊?一点不挤,在我出生前爷爷还在世的时候,这里恐怕一起睡过十几个人,还有一条小狗叫"佳丽".爷爷和奶奶是在解放前带着一大家子从绍兴过来的,我爸爸排行倒数第二,下面有个妹妹,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奶奶没啥文化,现在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在那种环境中艰难地带大六个小孩的,这当中还经历过抗日战争,大伯父现在提起日本人还恨得很呢,爸爸也说过他们兄弟为了生存还去街上摆过地摊,去外地偷运过粮食呢.等解放后,孩子们终于大了,一个个成家离开后,奶奶又担负起照顾孙子辈的任务了,最多的时候我有七八个堂兄堂姐由奶奶一人带.堂兄堂姐们都很爱戴奶奶,但他们都提到过奶奶的管教方法就是一个字"打".不过他们都不生气,很理解奶奶,一下子要带那么多玩疲的小孩,可没有什么时间去教育.想想我那七八个堂兄堂姐们经常一起在弄堂里疯啊闹啊欺负人啊闯祸啊,奶奶知道了就是一顿鸡毛掸子,然后在天井里把他们一个个洗干劲后一个个地放在长板凳上,说"老老实实地呆着,晚饭前一个也不许动."
这些都是听我的堂兄堂姐们说的,他们都大我十几岁,几乎比我大了一辈了,我爸爸比我更和他们说得来.一起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生活使大家的感情都不错,无论是父辈,还是我们这一辈,真正如同一个大家庭.父辈们名字末尾清一色是个"康"字,我管大伯父叫"大爸爸",二伯父叫"二爸爸",大姑姑叫"大娘娘",大伯母叫"大妈妈",是不是很亲切,如同一家;我们这一辈名子当中都有个"建"字,所以我们是"建"字辈的,大小就没排,也许是人太多了,一个个都叫名字,后面再加个哥哥姐姐的.哈哈,忘记说奶奶了,大家(包括父辈们)都管奶奶叫"恩娜",是个发音,我至今不明白其意义(也许要回绍兴老家才会明白),不过大家都这么叫,觉得很亲切的样子.
等我出生后,堂兄堂姐们都已经大了,回父母身边去了,我几乎是孤零零一个人了(有时候小娘娘的儿子会来住几天).爸爸上班后便是我和奶奶两个人了,这时奶奶已经七十多了,也就我一个小孩要带了,所以我就没挨过奶奶的鸡毛掸子了,堂兄堂姐们至今还说我运气好呢.时间久了,那时候年纪也太小,奶奶的印象就模糊多了,不过还是能想起很多.那时后正是文化大革命,经济困难,吃不到牛奶,不过奶奶年岁大,有优待证,我便吃上了奶奶的牛奶了,不然我现在肯定笨多了;我小时唯一一次去医院做手术(割扁桃体),记得奶奶好象也是一起去的;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饭吃了一半就去外面疯了,这要是换了堂兄堂姐们,奶奶可是提着鸡毛掸子追出去就打,对我就不同了,奶奶是捧着饭碗跟在我后面的.
后来奶奶去南通大伯父家了,因为奶奶身体不大好了,一个人容易摔倒骨折,大概已经骨折一次了吧.而且大伯父在南通的住房比较宽裕,于是奶奶就去了南通,再也没回上海.但我们经常去南通看奶奶,大家一起坐船去,几乎可以包下一个仓位.大伯父也在南通分了两套新公房,所以也可以把大家都安顿好.开发了,摆开大圆桌,如同众心捧月般围着奶奶.我年纪小,经常轮不到我上台面,我就在一旁弄个凳子当饭桌,一边吃,一边听他们继续着从轮船上就开始的天南海北地吹牛.奶奶有时候为插两句,但大部分时候只是听,不过听不懂的时候多,于是奶奶就疑惑的侧目看着大家,大家有时候就会拿奶奶来亲切地开玩笑.
一年又一年,几乎每年都要去的南通,我去的最多,因为在小学时一到暑假我就去南通过一整假期.那时小姑姑的一个小孩也住那里,我去了就和他一起和奶奶睡一个房间.奶奶虽然老了,但还经常自告奋勇地帮我洗衣服,弄得我老是给两位堂兄训;奶奶还抢着帮大伯母洗碗,但却常常把大伯母那珍贵的白猫洗涤济当脏水倒掉.升了中学后,去南通就渐渐地少了,奶奶也越来越老了,老年痴呆症也越来越明显,见了我们已经叫不出名字,分不出谁是谁了,不过她仍然知道我们是她的亲人,让堂兄堂姐们把孝敬的钱交给大伯父;仍然记得上海的老家--曹家弄以及那里的老伙伴们,说要回去看看.但奶奶最终没有回去成,一来身体已经不允许她如此长途跋涉了,二来爸爸厂里分了房,老家已经是他人的了.
奶奶终于去了,在我高中的某一年,奶奶是老死的,因为没听说有什么急病,去时已经快九十了,在当时是很高龄了,爸爸说这年纪去了,不是悲哀而是喜事.我因为要考大学爸爸没让我去南通参加大礼,但爸爸去了还睡了奶奶的床,这叫压床.
奶奶走的时候害怕过吗?我想没有,奶奶没啥文化,她信基督,常对我们说,人在这世上都是客人,是客人总要回去的.她回去了,留下枝叶茂盛的十几个家庭.现在,我们都已成家立业,甚至连我们的下一带也有了小孩了.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你,没有你,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以此纪念做客人生一次,造就一个大家庭和很多小家庭的奶奶.
|
阅读全文(4916) | 回复(4) | 编辑 | 精华 |
回复:回忆我的奶奶 |
真不准发表评论于2007/11/7 10:28:58 | 以下引用真不准在2007-11-6 20:41:38的评论:
不错啊,写得非常实在。
我上海以前住在延安路的石库门里,在石门二路那个路口,和你不太远。我住阁楼,两家合一个WC,有意思。
暑假奶奶都放我去福州路看书读书,回来都有好菜好饭,好怀念!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哈,我也是住阁楼长大的,一直住到高一呢.你们还两家用一个厕所,我们可连厕所都没有,用马桶.福州路倒是常去,可都是大了后去买计算机的书,小时候经常去淮海路,从使馆区一直到思南路邮电局,一路小报亭看过去,找武狭传奇小说杂志看.
推举你个军事网站:
http://www.w2war.com/thread.php?fid=37&search=&page=3 说得我好怀念老上海啊。现在的上海太现代化,太喧闹,不喜欢。想起以前快过年的时候,路上冷冷的,行人都匆匆的,我东晃西晃(流民),东看看年货,西看看报摊,悠闲~~
|
个人主页 | 引用回复 | 主人回复 | 返回 | 编辑 | 删除 |
回复:回忆我的奶奶 |
好久不见。你儿子又长大了。。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是啊,长大了,不过越长越慢了,小东西现在开始拉肚子了.
|
个人主页 | 引用回复 | 主人回复 | 返回 | 编辑 | 删除 |
回复:回忆我的奶奶 |
真不准发表评论于2007/11/6 20:41:38 |
不错啊,写得非常实在。
我上海以前住在延安路的石库门里,在石门二路那个路口,和你不太远。我住阁楼,两家合一个WC,有意思。
暑假奶奶都放我去福州路看书读书,回来都有好菜好饭,好怀念!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哈,我也是住阁楼长大的,一直住到高一呢.你们还两家用一个厕所,我们可连厕所都没有,用马桶.福州路倒是常去,可都是大了后去买计算机的书,小时候经常去淮海路,从使馆区一直到思南路邮电局,一路小报亭看过去,找武狭传奇小说杂志看.
推举你个军事网站:
http://www.w2war.com/thread.php?fid=37&search=&page=3
|
个人主页 | 引用回复 | 主人回复 | 返回 | 编辑 | 删除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