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经过图书馆时,见一大人领三小孩子,都是小学三四年级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图书馆,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其一说:“哇,里面有好多好玩的呢(他看到了员工锻炼的设施,以为是玩具吧);其二抬头看看高楼,说:“图书馆要这么高吗?”其三说:“当然啦,那是上海图书馆嘛!!!”
不知他们离开图书馆的时候会说些什么?是依然兴奋呢还是会失望。因为原则上,上海图书馆不需要对小朋友提供服务。
记得[Web4lib]邮件列表前阵子讨论“MySpace and Public Libraries”非常热烈(起因是想探讨如何应用mySpace来提供服务、特别是向十几岁的小朋友宣传图书馆的服务;后来又讨论到mySpace是否会限制图书馆这样做,似乎国外图书馆也担心通过这类社会网络的工具提供交互服务可能需要获得许可,包括myspace的许可和当局的许可?)。事实呢,的确有一些图书馆利用myspace提供服务,而且效果不错;
联想到Internet Boom in China Is Built on Virtual Fun中重点提到QQ,QQ的力量引起国外媒体的重视甚至可以体会出对QQ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或说警惕?或说嘲讽……?),我们的图书馆员可能并不知道它在中小学生中的可怕市场,但老师一定知道。
真的是一个很微妙的时代,图书馆二三事,语焉不详,吃饱了,撑着了,俺继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