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门点滴   本站首页    管理页面    写新日志    退出


«August 2025»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公告
不得窥道门,不得悟佛门,不得入窄门,实乃破门。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Blog信息
blog名称:破门点滴
日志总数:161
评论数量:404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1420280
建立时间:2004年11月13日




 

[破门点滴]李一男输给任正非什么?
随笔,  经济金融

破门 发表于 2009/1/4 16:56:39

最近很多的消息之中,我注意到这个事件-华为收购港湾。 李一男在给港湾全体员工的公开信里面自己承认失败,认为被收购部分因为自己“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同时,大量的报道分析任正非为什么要收购已停滞不前的港湾,“港湾的优势在于企业网领域,华为本身已经拥有了主攻数据通信市场的华为3COM公司,从业务构成上分析,华为并没有收购港湾的必要性。”的确,收购港湾,任正非面临了许多的怀疑,而除开对私人恩怨的猜测,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华为如何处理港湾与华为3com的业务重叠问题。 这些我想都难不住任正非。卖掉华三,重收港湾旧部,就像他在欢迎港湾高层时讲的一样:“如果我们都是真诚地对待这次握手,未来是能合作起来做大一点的事情的”;或者像外界猜测,再卖掉港湾,彻底打垮叛徒?未来的发展可以让我们看到结果。 我感兴趣的问题是,作为天才人物的李一男究竟输给任正非什么?为了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李一男和任正非的事情:李一男,1970年出生,籍贯湖南,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进入华为后,两天时间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2000年前,他是任正非的得意门生。 2000年底,李一男北上创建港湾网络有限公司,成为华为的分销商。据说李一男先坏了规矩,要发展自己的品牌。2002年因争夺客户,华为、港湾交恶。明争暗斗由此开始。2005年5月在港湾酝酿上市前夕,李给任写了一封信,意欲高挂免战牌。可是,最终华为的一封信断送了港湾的上市之路。随后,又传出华为“搅黄”西门子收购港湾。 李一男为什么要离开华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年轻的激情天性。不愿意活在华为的阴影下,不愿意活在任正非的阴影之下。李一男出走的真实原因至今仍不为外人所知,因为他和当事双方中的另一方任正非一样对外界刻意保持低调。有知情人士猜测,在华为取得傲人成绩之后,李一男似乎觉得陷入了人生瓶颈,他更渴望通过单独创业来赢得新的成功,就像一位离家出走的倔强男孩要以更大的成功向父亲证明自己。有人打了一个比方,来形容李一男和任正非的关系。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总想超过自己的事业有成父亲,经过一段时期的励志磨难,儿子小有成就。可儿子超过自己的父亲了吗?外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父亲对儿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儿子一点点成绩,都是父亲的理念在儿子身上所起的作用。 华为某高层向媒体表示,任正非由于自身脾气的关系,对已经担任常务副总裁的李一男非常粗暴。一旦做错什么事情,任正非说骂就骂,说踹就踹。情形就像一位脾气暴躁的父亲惩罚性格倔强的儿子。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而对于看不上的人,“根本懒得理他。”一位老师傅说。 华为副总裁郑宝用,也是任正非的得力干将。他先后主持华为公司几代交换机的设计与开发。任正非提倡副总裁每周和客户面谈几次的制度,郑宝用完成得最好,任正非为此经常夸奖他进步快。 据媒体报道,李一男出走的直接原因是李与郑之间的矛盾激化。任正非认为自己没有协调好二人关系,引咎降薪,自评为C级。同时把郑宝用也评为C级。这里面有很多疑问:任对李一男出走负有领导责任,没错,该罚。但郑宝用何罪之有?为什么也降为C级予以惩戒?如果错在李一男,走掉何必可惜?如果罪责确在郑宝用,为什么当时不处理郑宝用?任当时在等什么?看什么?任要从李郑二人的矛盾和争斗当中达到什么目的呢? 李一男离开华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和任正非观念的冲突,这从李一男和任正非在对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思路上可见一斑。在1998年时,华为二把手李一男就对媒体表示,如果中国的通信企业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上不能有所作为,很难想象他们在第三代上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一把手任正非用事实证明他并不认同二把手李一男的见解。他开始“豪赌”3G,但是到现在他还只能苦等3G牌照的发放。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豪赌”3G中的投入。据说仅养活3G开发的4000名骨干研发人员,每年工资就得5亿以上,3G的牌照迟发一天,华为的成本支出就是300万元。 任正非曾在一次研讨会上曾为此沉痛地检讨。“不要太看重面子。在华为犯错最多的是我……不过大家是为维护领导人的威信,给点面子罢了,我自己心知肚明。” 但李一男走了。李一男的走对任正非并不意外,他个人甚至在当时还给予了实际的支持,李一男的离开,任正非更多的是痛心。“这五年来说,没有你们离开公司,我们还发现不了公司这么多严重的问题。你们走的时候,我们快崩溃了,那时好象只要是在华为呆着的人,都被认为是很奇怪的,好象没离开华为的人,反而是不正常的……”任正非在欢迎港湾回归时如此说。那么,最终华为怎么又下决心“对付”港湾了呢?“你们开始创业时,只要不伤害华为,我们是支持和理解的。当然你们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所做的事对华为造成了伤害,我们只好作出反应,而且矛头也不是对准你们的。”真的是风险资本的问题么? 我们来看看港湾和华为恩怨史。 李一男和华为的股权结算是价值1000多万元的设备。李一男就靠着这1000多万的设备,2000年在北京创办了港湾网络公司。创业时,李一男带走了不少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这种暗渡陈仓的手段让华为损失惨重。任正非的心情从痛惜又转变为恼火。 利用华为所获得的利益,加上拥有现成的技术、现成的开发人员,港湾网络自有品牌的产品随即迅速出炉。因为站在华为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港湾网络就像当年的华为一样制造着神话。当华为与思科的官司正在吸引业界的眼球的时候,国家科委将863计划的高端路由器项目给了港湾,这对华为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因为这个领域华为一度领先国内厂商。2001年港湾网络全部销售业绩只有1.7亿元,到2004年港湾网络的年度销售责任状上,销售目标是破20亿元。港湾网络甚至定于2004年9月在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 2001年底华为和任正非就开始发现李一男和港湾网络对自己的不妙了:“我们发现,市场拓展不是很快,行业市场这么大,我们才做了金融一个行业,并且我们在拜访客户的时候,客户的反应是华为是一家不做分销的公司。”说这话的是郑树生,他在2002年初调任风雨飘摇中的企业网事业部总监。 但进入2004年后李一男领军的港湾开始面临一系列烦恼:竞争日趋激烈、对手不断挤压、员工离弃。港湾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2004年合同销售为10亿元,增长率为零,而此前每年都几乎是翻番的增长速度。2004年,华为的销售收入达460亿之巨,如果把港湾比做狸猫,那华为就是一头大象。 任正非屡败屡战,终于把华为带出了冬天,开辟了属于华为的一片天。现在,轮到李一男了,他能带领潜湾走出黑暗,走向胜利吗?结果现在已经清楚了。 进入2005年,港湾继续遭到华为的竞争,似乎前景不明——上市无望、士气低落、并遭受着资金吃紧等流言的困扰。在今年3月,港湾有出现转机的迹象,李一男成功说服风险投资人追加投资。由TVG投资携淡马锡控股及港湾原股东华平投资、龙科投资再次向港湾注资3700万美元。原本完成两次融资行动的港湾网络曾经打算登陆纳市,在港湾酝酿上市前夕,李给任写了一封信,意欲高挂免战牌。可是,最终华为的一封信断送了港湾的上市之路。随后,又传出华为“搅黄”西门子收购港湾。可惜无疾而终。这次华为收购港湾恰好是在港湾上市希望破灭之时。 就台面上的表演而论,有人说:“任忒狠了点”,可是,这是就道德层面而论的事,就规则而言,任的每一招都干净利落,想必李一男也是同样的心态。输就输个心服口服,没什么。而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之境界,也是因为先有情先有爱先有全然的了解与信任啊。 从台面上的信息而言,是李一男自己先坏了规矩。说好了代理华为的产品,为什么要发展自己的品牌?就算是发展自己的技术与产品,为什么从华为“偷”来那么多的带着技术的人才?在打客户的初期,为什么让自己的人不说清楚是港湾,而让客户还以为是华为的人,直到签合同时,才发现已经换了“港湾的天”。最让任正非不可小看的就是李一男对技术趋势的把握。在港湾发展的五年多时间里,港湾至少有三次在技术领先的层面上威胁过华为。任正非一开始并没有想把港湾置于死地,但最终还是动了“杀”机。 虽然备受争议,但瘦弱、戴着高倍近视镜的李一男却是一个把创业精神发挥到极致的CEO,他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拥抱硅谷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斗争利器: -如果不新,就会被淘汰。为了追逐最新,李一男像一个技术偏执狂一样,孤注一掷于技术研发。现在,港湾的研发经费占全年销售额的12%~15%,研发人员超过了全部工作人员的一半。此外,港湾对研发员工采取灵活而务实的激励机制,业绩导向的文化让有能力的员工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更大的舞台。 -如果把Paranoid直译为“妄想迫害症”,用来描述李一男的现状也颇为合适。日益激烈的竞争、来自对手华为的打压、内部员工的反水,种种危机也使得李一男更能发现暗藏的“自我毁灭的因子”,借助积极奋进和灵活务实的文化,将市场竞争压力更灵敏地转换为研发规划和实际产品。 -像硅谷创业公司一样刺激员工。港湾把自己定位于年轻、有活力、有抱负、有冲劲的快速增长的创业型公司,而把一些对手如华为定位为规模庞大、不适合年轻人的公司。在一份内部培训材料里,港湾明确表示“给予员工的股票期权是行业内最慷慨的”,甚至列出港湾期权的价值未来预测,让人无限憧憬。 但港湾单纯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如何能打翻华为这样的大象?只是当港湾准备上市或者卖给华为的直接竞争对手的时候,华为真正动了“杀”机。 那么李一男究竟输给任正非什么呢?抛开道德方面和市场经营方面的差距不说。任正非看重李一男的原因是因为他是技术天才,而李一男输的原因也恐怕正因为他只是技术天才吧。 回顾整个过程,李从来没有走出过任的阴影,从来没有! (注: 本文关于李一男、港湾和任正非、华为的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错误或引用版权问题,请通知破门 brokendoor@hotmail.com 予以改正!) 破门 2006-06-14


阅读全文(8059) | 回复(1) | 编辑 | 精华
 


 

回复:李一男输给任正非什么?
随笔,  经济金融

Oasis Feng(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1/5 1:04:01

华为收购港湾貌似是有点年头的新闻了吧?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昨天编辑了一下这个旧帖子,不知怎么竟然跑到前面来了。 说心里话,blogger.org.cn 的系统相比其他Blog站点是差好多了。 现在又搞成了自己输入HTML才能换行,也许是我没有整明白吧。  


个人主页 | 引用回复 | 主人回复 | 返回 | 编辑 | 删除
 


» 1 »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验证码:  (不区分大小写,请仔细填写,输错需重写评论内容!)



站点首页 | 联系我们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Sponsored By W3CHINA
W3CHINA Blog 0.8 Processed in 0.047 second(s), page refreshed 144768006 times.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苏ICP备05006046号